导语:“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这3句经典古训,渡了无数苦命人!“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你肯定知道,不知道也没关系,看完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否极泰来”的意思是说,事情糟糕到了头之后就会好起来了!那么,农历七月为什么是“否”的呢?农历七月在传统民俗中可不普通的一个月,是民间习俗众多的一个月,尤其是在民间,把农历七月初一称为是“开鬼门”“开地门”的日子。据说每年农历七月初一,便会打开鬼门,放出饿鬼,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关上鬼门。因此,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举行一些祭祀祖先或者逝去亲人的活动,以此来表达对祖先的感恩和怀念,并为家人和亡者祈福。比如,有些地方,这天有祭祀祖先、拜门口、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的习俗。农历七月还是“孝月”“报恩月”、“吉祥月”、“地藏月”的开始,在佛教里则有禅七、净七,乃至以七七四十九表示无限的意思——“七”是一个变化无穷、蕴涵无尽的数字。古人对“七”这个数字特别的中意,认为它很吉利,把农历七月称为是“吉祥月”,意味着“否极泰来”。他们认为仿佛世界万物到了“七”就变了。例如,一周有七天、官阶有七品、音乐有七个音符、彩虹有七种颜色,人有七窍,水的PH值是7、一张纸只能对折7次、天上不仅有北斗七星还有七大行星和阴阳五行和为7等等。“否极泰来”就是农历七月演变而来的衍生而来的,这是因为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分别有12卦代表着阴阳消长的规律。而农历七月对应的是“否”,包含立秋和处暑两个节气,表示地之气也上不去,阴阳不交,植物生长就慢慢的停止了,是秋天的开始。因此,农历七月又被称为是“否月”,所以说农历七月是“否”的。相对于“否”,人们更喜欢“泰”,因为“泰”是在立春前后,是万物生长的春天。但是,我们要知道,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否”不正是“泰”想要的结果吗?有了“否”的秋收和冬藏才能开启下一轮的生命循环。拿到我们人来说也是一样,我们所有的不顺,只要我们坚定目标,不自暴自弃,就会迎来“否极泰来”的那一天。老话说,“三生万物,逢七必变”,七月的转折意味着变化,不过,“否极泰来”里说的变化可不是变坏,而是迎向好的一面。就连佛教都会在农历七月举行“盂兰盆法会”,是僧徒功德圆满的日子。据《大藏经》的记载,“盂兰”是梵语“倒悬”的意思,形容苦难,而“盆”就是装贡品的盆子。因此,“盂兰盆法会”就是佛教解救亡灵于苦难的供养法会。关于盂兰盆法会还有一个小故事,相传,佛陀的弟子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死后坠入饿鬼道,在地狱里受苦。目连成道后不忍看到母亲受苦,就用神力将饭送到他母亲的嘴里,但刚送到嘴里的饭却变成了烫人的炭火。于是他就去向佛陀求助,佛陀告他,要想救母亲,就要在“佛欢喜日”这天举行一个盂兰盆会,借助十方众僧之力,来超度母亲,让她吃饱。这天也成为了佛教超度亡灵的日子。那么,你相信会有“否极泰来”吗?下面这几句老辈人留下的经典古训,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太熟悉了,很多人都会用这句话去鼓励他人。这句的出处有好几个,比较熟悉的是在《天道》和《增广贤文》里。比如,在《增广贤文》中的完整表述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河狭水激,人急计生。明知山有虎,莫向虎山行。”这句话虽然很短,但句句都是经典,都被广为流传,尤其是最后一句,更为经典。其实,“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不是说让你去关心你的前程,而是说让你在人生前进的道路,坚持你所做的事,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注重过程而非仅仅结果的人生态度,做正确的事情,你自然就会得到好的结果和反馈。哪怕是我们身处低谷,也要保持善良和正直,迟早有一天,会“否极泰来”,顺利通关的。二、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这句话可能有些人没听过,即便有听过的,可能也可能不完全理解他的意思。这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齐国名相晏子与齐国大夫梁丘据之间对话内容中的一句。完整的表述是:梁丘据谓晏子曰:“吾至死不及夫子矣!”晏子曰:“婴闻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婴非有异于人也,常为而不置,常行而不休者,故难及也。”内容很长不太好理解,简单点说,人多人在面对失败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会首先想到的是放弃。但是,梁丘据却对晏子说“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意思是说,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放弃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该有的想法。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要“坚持不懈、持续努力”的做下去,才能迎来“否极泰来”的那一天。另外,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句话你一定听过,上学的时候老师一定给你讲过它的道理,如果没有讲,你的老师就有点不太合格。也可能是,讲了,你当时也没理解上去。这句话是出自战国时期时期荀子写的《劝学》,原文很长,大家可以去找找看。其实,这句话主要是讲的是累积的重要性,不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努力,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就。生活中不会亏待脚踏实地的人,我们不需要那么多辉煌的成就,只要面对失败我们不放弃,不一举不振,积极入积累,去改变,就能迎来“否极泰来”的那一天。三、小或易方,大或易性这句话大家应该也是听过的,虽然比较简短,但道理是非常深刻的,反映了对于人生困惑和诱惑的深刻洞察。这句话出自《庄子·骈拇》,完整的表述是:“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人生前进的路上小的迷惑或困扰可能会让人偏离原本的方向或目标。当迷惑或困扰逐渐增大时,就会影响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甚至改变其根本的性格或品质。大多数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坎坷和不如意,身处低谷时很容易走进死胡同。所以,我们不能让小迷惑迷失了方向,更不能让大迷惑改变我们的本性。面对人生低谷时,我们不能自乱阵脚,要放平心态,坚持自己的方向,总有一天会迎来“否极泰来”的那天。总之,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凡事都要辩证的来看,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七月就快要到了,准备一下吧,迎接自己的“否极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