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演讲”,可快速订阅我们?
大爱这句话,你的优秀与我无关。很多时候,我们总能听到一些他人的优秀哲学,从他人自己口中,或从父母友人的口中,“他人”总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标杆,这杆已下那杆又起,仿佛永远都有一个他人在我们眼前立着,很多人为此苦恼不已,其实,何必自扰呢,如果自己心中的价值标杆与他人的优秀哲学本是南辕北辙,那么再华丽的说辞恐怕也只会左耳进右耳出罢了,生活不是给自己贴上一个又一个的标签,再好的Label不合自己的心意最终都只是白纸一张,何况还是别人的,何必为其自扰。一直找不到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意,终于在偶然间看到这句话,便如获至宝般的将其收藏,你的优秀与我无关,竟有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洒脱豁达,既然我们的心有能力决定画什么,像梵高无视于夜空漆黑的现实,反过来说,外物对于我们的冲击,也可以随心境画出不同的画,脑是用来思考的,心当往无重状态飞,正所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拥有独立意志的人活的更为轻松就在于能够时时清醒的从一堆繁杂中剔除那些无必要的压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种种,如林夕所言“谁都想很富有,谁都不必富有”,真正幸福的人是遵循自己心意生活的人
“我想做什么就去做,不会等到所有条件都具备了再去做。年轻就是力量,年岁越大,越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比如有人计划60岁后去旅行,因为到那时有时间游山玩水了,但到了山脚下却发现自己爬不上去了。”
“用同样的生命长度,活出别人两三辈子的宽度和厚度,这样的人生才尽兴!”
一个周末午后,在北京一家著名书店,许多人济济一堂正聚精会神地听一位女子动情地演说。她留着齐耳短发,白衬衫配一件暗蓝色丝绒西装,穿一条款式普通的牛仔裤,脚旁摆着一个不起眼的黑色双肩背包——平凡得像曾跟你擦肩而过的路人。就是这位“路人”,十多年来一直对这个世界冷静旁观,用手中的相机和笔,记录下一幅幅世间众生相——她被粉丝称呼为“女版蔡澜(香港家喻户晓的文化名人)”。因为彭怡平不仅是女性主义观察家,还是生活艺术家、作家、行者、摄影师……你根本无法用一个头衔来定义她!彭怡平已经到过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由,不受羁绊”对她来说比什么都可贵。她说:“小时候,我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渴望找到一个能活出自己的目标,自然而然的,开始自我教育和自我学习。”她喜欢走出去,喜欢跟不同国籍、肤色、年龄、职业的人接触,讨厌用狭隘、固定的眼光看世界。为了活出梦想的人生,她必须独自承担旅途中所有未知的风险,忍受当“穷艺术家”的现实,甚至和亲爱的丈夫常年分隔两地,所有这一切,跟“自由”比起来,都不再是难题!在她看来,用同样的生命长度,活出别人两三辈子的宽度和厚度,这样的人生才尽兴!当掌声响起,演讲完毕,彭怡平向我们款款走来。没想到,连续演讲了两个多小时,她的声音还是那么洪亮有力:“嗨,你们好!抱歉让你们久等!”不带半点寒暄,远远就主动先伸出手,和我们一一握手。她的手非常有力,眼神像看到多年老友一样温暖。话题就从她带来内地的新书《她的故事》聊开。这是她历时十年,用镜头和文字如实呈现出三大洲,十二国女子各不相同的生活面貌,还有她们共同的希望和梦想。彭怡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中国女人烦恼的问题,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女人也会遇到吗?
“为什么历史是‘history’,不是‘herstory’?”时光倒回到年,当时正值台湾地区股市泡沫破灭,大街小巷的电视里循环播报的都是股市消息,没人注意到那些快乐的年轻人正哼着罗大佑的《恋曲》结伴走过。他们一路高歌,满怀梦想,毫不犹豫地踏入属于他们的时代。就在这一年,自小有主见、有点叛逆的彭怡平顺利考入了台湾大学历史系。新生报到那天,她照例套上运动服,踩着旧球鞋,挎着大书包踏进教室。一进门,她差点以为自己考上的是女校——只有最后一排坐着几个一脸愁苦的男生,其他一律是头扎蝴蝶结身穿洋装的女生!“嘿,今天新生报到,你们几个男生怎么看上去不高兴啊?”她开门见山跟男同学打招呼。可男同学一脸沮丧地答道:“我们怎么高兴得起来啊!历史系都是女生。男生读历史系多没出息!成绩好的男生都去读金融了,最起码也念个工科!”这么让男生“不待见”的历史系,教书先生却全是男人,翻开课本,里面讲的也全是男人,就连编历史书的还是男人,甚至英文单词历史(history)也透着讲男人故事的意思(hisstory他的故事)。“为什么历史不是‘herstory’(她的故事)呢?”彭怡平一下子被自己的念头迷住了。“‘Herstory’加上‘history’才是一部完整历史啊!女人被太多观念束缚住,活得不自由,我要写一部‘女人历史’,让全世界听听女人的声音!”从台大毕业后,对电影产生浓厚兴趣的彭怡平选择赴法留学,念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她期望在这所国际化大学中接触不同国家的女性,听到她们的故事。“见到世界各地的女同学后,我才了解,不同国家的女人竟然有着非常相似的困局!”彭怡平吃惊地发现,“有些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女人,身体依然被束缚在各式各样的社会符号里。这些女生很想成就一番事业,但自小被教育成一个家庭型女人,在她们的价值观里只有婚姻好、老公孩子好,才是全部的幸福。”她停顿了一下,接着说:“现在内地很多非常优秀的女生,因为大龄未婚,不断受到家人和社会的压力。类似的情况俄罗斯也有,二十一岁未婚的女孩,竟然被叫做‘过期蛋糕’!”“这些都是社会给女性的捆绑!”彭怡平决定,要自己写一部“女人历史”,揭秘女人所处的困境,让更多女人从里面看到自己的影子,帮女人头脑松绑!
“想做什么就要马上开始,一等就晚了!”“当你为某个目标不断准备时,总会发生那么一件事,像个信号,告诉你,必须马上开始行动!”但是,对彭怡平来说,这个信号实在来得太突然、太剧烈了。那是三年前的大年初二,巴黎公寓的电话响起。彭怡平接起电话,突然听到向来冷静的父亲在另一端发出绝望的哭嚎:“小平,你妈妈自杀了!”彭怡平眼前一片迷茫,仿佛全身的血都冷了下来。迅速查询航班。直航没有座位,就选别的航线,只要离台湾近一点都好。她火速搭上巴黎飞往阿姆斯特丹的航班,在阿姆斯特丹机场三天两夜等待回台航班。在漫长的等待中,她不断回想接妈妈来巴黎生活时的一幕一幕。“七个月前,妈妈来巴黎与我同住。我教她坐公交车,去市场买菜,每晚带她去听歌剧或去看芭蕾舞。妈妈每天笑得都好像年轻了二十岁!渐渐的,她学会用简单的法语主动和邻居打招呼,还会去图书馆借中文书回来看,连做菜也变得有滋味起来。”记忆中,那是妈妈最开心的日子。“我曾见过她年轻时的照片,美到不行,笑得好灿烂!她总说自己喜欢艺术,喜欢读小说,喜欢看文艺电影。但自我有记忆以来,从没见她读过一本小说,看过一部文艺片。到了巴黎,妈妈年轻时想做的都做到了,她好像脱胎换骨了一样!她曾对我说,‘小平,谢谢你,我的心终于安静了。’可没想到,回台湾后,她又退化成不愿出门,没有快乐能力的女人,更没想到,两个月后,她竟选择结束生命!”彭怡平回到台湾时,妈妈虽已被抢救过来,但却成了植物人。每天守在妈妈身旁,她想起妈妈这一生从未追求过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把幸福全部寄托在丈夫和女儿身上,当年纪渐老,才突然发现自己的价值没了。原来,失去自我真的可以杀死一个人!“从妈妈不快乐的一生里,我发现,她从来没有机会实践自己。家人与父亲对她的爱,也无法带给她全然的满足与内心的快乐!”彭怡平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等下去了,“以前做一件事之前,总想等时机再成熟些。妈妈的经历让我看到,一个人如果不能活出自我,是多么可怕的事。我不能像妈妈那样耽搁自己的梦想。人活一世就这么几十年,想做什么必须马上去做,等等就晚了!”
“我只知道做每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彭怡平背上莱卡M6和尼康FM2两部相机,带上几件换洗衣服、几本书和一把刀、一只哨子,向着梦想的旅程,出发了。她来到荷兰,想看看在这个由女人执掌王室的国家里,女人的境况跟其他国家到底有什么不同。她出入酒吧和红灯区,探访女性养老院后发现,虽然荷兰女人心里有自由的冲动和勇气,但因为缺少托儿所,让很多女性当了母亲后,都不得不回到家庭带孩子,自己的梦想只能暂时放一边。她来到俄罗斯,发现俄罗斯女人普遍认为,“婚姻才是通往幸福的保证。”所以,对她们来说,结两次婚是很平常的事。就连当地的婚姻登记处,也在每周五专门对第二次结婚的人服务。在俄罗斯,她看到有很多女人当警察、铁路局服务员、屠夫,但薪水却只有男人的三分之一。在泰国夜丰颂小镇,她骑摩托车翻山越岭九个小时,到达几乎与世隔绝的长颈族村落,采访了泰国少数民族唯一的母系社会——克伦族,用镜头记录下克伦族女人乐观知足的天性,以及她们辛苦持家的艰难。去埃及,她见识了这个女人“隐身”的国度,白天在大街小巷几乎看不到女人的身影,为了访问到故事,她想尽办法,还差点遭遇到恐怖分子袭击……在别人眼里的“冒险”,在她看来很“正常”,因为她告诉自己:“做每一件事都要全力以赴,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人生不一定要追求成功,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达成梦想。”勇敢逐梦的彭怡平,也遭遇过迷茫的瓶颈。遇到障碍时,她也曾希望从父亲那里得到答案:人是不是只有随波逐流,生活才能过得顺利?父亲听后,突然站起身,拿出一张《垂死的天鹅》的唱片,放进唱机。音乐响起,父亲光着脚站在地板上,跳起舞来。他从没跳过舞,只会笨拙地旋转着,一圈又一圈。一曲结束,累得满头大汗的父亲微笑着对彭怡平说:“如果你做艺术能像我跳舞那样,不计较好或不好,只是全心投入,就会快乐。这就是意义。”沉默片刻,父亲接着说:“人生不一定要追求成功,但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达成梦想。自由远比成功重要!”那一刻,彭怡平恍然大悟——只要用自己的方式实现梦想,在别人眼中成不成功,根本不重要。从此,她更坚持自得其乐地往前走。对待爱情,她也有自己的坚持:“十几年前我就明白,我不要‘零缺点’的男人,只要‘能见度百分百’的男人——我能看见他的全部缺点,他能看见我的全部缺点,这样相处才简单。”彭怡平和她的先生相识已经十三年了,依然恩爱如初。她笑着告诉我们其中的秘诀:“婚姻就是全然做自己。我在婚前婚后都没有改变过自己。其实,在家里,女人才是灵*,一个女人的眼界和见识,决定了她男人的成就——如果你要的是80平方米房子,你的男人就会去争取80平方米房子;如果你要的是环游世界,你的男人就会去争取环游世界。女人决定一个家庭的走向,往大了说,甚至还能决定一个国家的进步!”“做女人,最重要是心中有一个‘勇’字。与其瞻前顾后,担心改变,不如洒脱做自己。不要让别人给你套上‘枷锁’,更不要把自己框在一个框框里。”这么多年,彭怡平想去旅行就去旅行,想玩摄影就玩摄影,只谈与自己合拍的恋爱,只爱适合自己的人,“爽快活一世,尽心尽意,又何妨?”
彭怡平小档案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巴黎索尔本第一大学电影电视系博士候选人结业。通晓法、日、英、德、拉丁文,是热爱电影、欣赏艺术、崇尚旅行、喜爱美食与音乐的“生活艺术家”、专业影评人、旅游文学作家与文化评论者。已出版个人著作:《隐藏的美味》、《名厨的画像》、《开麦拉美味幻想曲》、《我爱拉面》、《红色列车》、《巴黎?夜?爵士》、《巴黎电影院》、《她的故事:世界女性群像之一》、《安格尔的小提琴》
扩展阅读:
《别把专业当生活,因为生活不分专业》
一陷入了“专业”怪圈我收到很多信,大部分从自己大学时候悲催的选错了专业开始,洋洋洒洒数万字,中心思想是想问,究竟要不要放弃自己大学的专业去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情,且放弃专业总觉得太可惜了。想着想着,就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了希望和前途。我们被陷入了一个“专业”的怪圈,每个人都过于专注和重视自己拿些所谓的“专业”,然后对其他事情一无所知。上周末和TheNewYorker的记者吃饭,她采访了一些我在中国做的很多事情,那几天我非常乱,工作上有一些很头痛且我个人无法控制的事儿,台版的书在补各种类似前言、楔子、致谢方面的文字,陆版的书还在配合改文字,新买的书堆的书架差点倒了,还恰逢色彩教室一批批的买彩笔,志愿者甄选等等。她问我:“你会继续写书,或者当专业的作家吗?”“不会。”“那你想做点什么?”“做一些新的我没有做过的事情。”其实,我经常被很多人问到类似的问题:写字这么好,书出的这么快,要不要去做专业作家?图画的这么好,要不要去转行做设计?个人业务这么发达,要不要转行做自由职业者?每次我回答不要之后,对方便露出遗憾的神色,其实我也有点遗憾,总觉得自己浪费掉了什么.....二可是生活,它不分专业我们从小被要求学习,不断的学习,除此以外的事情都不用管。于是当我们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的时候,父母就会格外担心起来。我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因为转学到了很远的地方,于是每周都要从家坐公交车一个小时才能到学校。在我所住的那个很大的厂矿小区里,几乎所有的孩子是就近在厂矿学校上学的,家和学校都在小区里,很放心。但是一旦要去小区以外的地方,家长便会手把手的领着带着才能走。于是,当有一天我在路边听到一个阿姨A带着高我一头的儿子,向阿姨B骄傲的炫耀:“我儿子可以自己坐公交车了!”,我侧头看了看她们,露出鄙夷的神色。从那个时候我突然就明白:广泛的涉猎生活中各种不同的事情,才会让你的生活充满各种自由。比如我小学的暑假就可以自己坐长途车去另一个城市做社会调研,比如我初中的暑假就可以直接找到福利院的院长,直接和他讨论做义工的事情;比如现在我可以用各种方法找我我想要的各种信息,来完成我的一个个梦想。很多时候我会发现,我们对“专业”太过认真了。似乎除了与之相关的事情,其他全部都是浪费时间。比如小时候我们过多的学习,于是很多人有学习综合症,只要一天不学习,心里就内疚的不行,其实这是一种很极端的心理了,可是我们都没有觉察到。进入社会以后,这种状况更加明显了,但好像很多人都引以为傲。读书,一定要读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最不济也是人人都在读经管、暴富、速成之类的书。聚会,大多是圈里人聚会,圈里就那么几个人,天天聚,彼此做的事情也大同小异….聊天,张口闭口都是自己手里的大合同签了多少,自己笔下的稿子有没有交…..就连微博,几乎能由此看到楼主的职业与性格,甚至客户是谁,而其实这应该是一个可以发挥想象力的地方。于是每个人都越走越窄,最后发现如果跳槽,就那么几个公司的选择了.....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除了自己的所学专业,你还知道别的吗?旅行,找不到靠谱的机票代理商郊游,搞不清路线是什么看病,分不清流程是什么可是生活,它不分专业。三差生为什么容易成功?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学校时学习很好的同学,大多长大进入社会后会变得平庸。相反,那些学业上差一些的同学,在进入社会后却如鱼得水。很多人对此解释叫做“混得开”!我仔细想一想,却觉得当年后进的同学,多半早早学会了学校以外的“生活课”,当生活的大幕一拉开,这些同学便立刻跃上舞台翻腾起来;而那些只学会语文数学英语的同学,一旦这些学习产品停产,变会出现对生活的各种不适应。我有个表弟高二就退学了去卖手机,后来开了一家自行车店卖自行车,家庭聚会的时候忙前忙后的招呼大家,俨然一个到处都能照顾到的小老板。那个每天跟着我偷爷爷饼干的小男孩去哪儿了?我突然明白,当我在教室里背单词的时候,他勾结外校同学打群架,这是“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的训练;当我在教室里背全球著名城市经纬度的时候,他在台球厅里大打台球,在网吧里联机打网游,这是“社交能力”的体现;当我在背诵“liftthebasketontothetruck”的时候,他在大马路上卖手机,逢人就问有没有手机要卖,这是“现金流”概念的初体验。这一切,我在22岁进入职场的时候才通过各种头破血流的冲撞习得,撞的时候,内心还傲的要死,觉得社会太黑暗,这一切不是我的错。当然有很多人会说,你这个例子不对,不能退学去赚钱,那么我又想到了我的同班同学,张CEO。张CEO从初中与我同学,直到大学才分开,那时候我的成绩远好于他,现在他有自己的一家公司,且公司的主营业务目前居全国领先地位,每天飞来飞去的到处招商引资,老婆也是我的同班同学,经常发个邀请函请我去重庆一游。张CEO从小学习一般般,我估计是大部分时间用于跟我的另一位同学杨CEO出去玩、打游戏、逛街、打球去了,生活技能也与时俱进的培养起来,于是今天生活事业都很不错。我弟弟做过很多事情,我两个妹妹也从路边摆摊卖手机开始起家,现在都结婚生子,生活美满,家庭聚会娴熟自如。倒是我这个一直优秀的姐姐,变得越来越内向,还处于要什么没什么的境界里快要成仙,每次聚会好像领导视察工作,眼里没活,到处插不上手。而如我一样教育背景好,工作背景好的很多人,每天捏着几张票子打个小车,吃个小餐馆,就觉得生活美好的不行了,因此便失去了很多向外延伸的动力。总觉得目前很好,干嘛要离开?干嘛要没事找事儿的寻找不同呢?然后你会感觉到,自己整个人都陷入了一个小圈子里,每天就那么几个人互相扯淡吃饭玩乐。最高境界也就是刷着围脖看到某地不错,就心生向往,其实也就只剩下向往了。四错过的风景我们都会不由自主的觉得,我的专业在那里,不要走远,不要走远……结果对远方的世界一无所知。大前年的时候,我刚毕业,每个周末窝在家里,说是要写东西看书,从不郊游,从不娱乐。结果呢?书到底看了几本啊!几本啊!!连四季变化都觉察不到的宅着,到底有什么收获啊!!!人脉不够,来北京5年连故宫都没进去过,我到底用错过的风景换回了什么?后来的三年,我努力的尝试了很多领域,虽然做的不算特别的好,但是却觉得自己毕业后的三年,过的充实而美好,最重要的是,那多个日日夜夜,是我自己本来想要的模样。我一点都不后悔,在那些日子里,做过的事,爱过的人,犯过的错、流过的泪,他们让我清楚的明白,世界其实很大很大!我们应该去尝试一些专业以外的事情,因为其实那些所谓的专业,我们不过多读了几本书而已,其实也算不上什么专业。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一些专业以外的书,交一些专业以外的朋友,听很多专业以外的故事,观察不同地区不同人是如何生活的,用他们的角度去体验一种不同于自己的经历。别把专业当生活,因为生活不分专业。
===
扩展阅读:
浙大学长给在校同学的一些建议。看了启发很大
我知道来浙江大学的各个都梦想过清华北大,但是记住:国内浙江大学是优秀的学校,跟清华北大一样,他们的学生能达到的优秀程度,你们一样可以达到,国外浙江大学是烂学校,跟清华北大一样,他们在看中国学生申请材料的时候都是一样的,社会上浙江大学是优秀的学校,跟清华北大一样受人尊敬。考研的时候,一般浙江大学的都是直接要。这些都是我们这些毕业生的亲身感受。上次在放孔明灯时候看到学生写:有梦当逐水母清华。注意:那种梦想是二流学校学生的梦想,不是浙江大学学生的梦想。在美国加洲理工,斯坦福,康乃尔,杜克甚至一个排名20的学校绝对不会认为他们比哈佛也路差。当一个浙江大学在MIT问教授哈佛如何的时候,回答是:”河对面的学校?没听说过!“不要羡慕那些在“王道专业”的,在“ZHUKEZHEN”的,你四年之后就会发现,那里可能整体强过其他专业,但是你个人在于你个人,而且“王道专业‘会有不少人后悔没有去那些”灰姑娘“专业,因为那里可能好出头。爱你的专业,不要急着转系,本科阶段的所谓专业都没有深入,当你那些前面的人都转系了,你就是第一了。当你是专业的第一的时候,美国名校OFFER,工资20万的OFFER就不远了。在我们一及有深刻体现。更重要的是,你半路转到别人专业,总的还是感觉是外来移民。当你在谋求你的出路时候,不管出国考研工作,只要你牛,就没有专业的限制。不要以为那些高考分数比你差的就怎么样,尤其是浙江省的学生,几年之后你会发现保研出国的都是那帮人了。大一大二很重要,虽然他不能决定你的整个大学生活,但是基本能够分出档次。那些很烂的人,过了大二基本都很难再好起来。衣服是很难漂白的。浙江大学每年都有退学的。浙江大学成功的机会非常多,多到让你觉得窒息。但是这些机会总是被一些少数人全部拿走了,大部分人只有流口水。不管你搞活动也好,搞竞赛也好,你的成绩是一切的基础。到了大四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东西了。不要去讨论那些学校排名,专业排名,哪个专业好这些无聊问题,那是那些上不去的人无聊事情。大一大二那些学生总是讨论哪个专业好排名多少什么的。最后发现都是笑话。牛人门都忙着努力学习,努力实践着”提高排名“。少去无聊的地方讨论女生,有空的话,多出去参加活动,跳舞什么的。有MM的人都沉静在幸福里哪有时间玩这些啊?你的身边有无数各方面优秀的牛,请尊重他们,和他们共享生活是你的幸福。虽然每个浙江大学学生都很优秀,都有些轻狂。死要面子活受罪,到了浙江大学就要作好面对自己的信心和面子被无情摧残的准备。大学里牛人有很多种,但是平庸只有一种,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个浙江大学学生都优秀无比,以前都有辉煌。这样难免有完美主义情绪,完美万万求不得,在浙江大学得到任何东西都要感激,都要知道来之不易,要有成就感,哪怕是一次小小的作业优秀。浙江大学值得人去追求的荣誉太多了,你只要有个一两个,就足以在学校立足。大家都在中学很优秀,来浙江大学目标不要定太高,有一天的进步就算一天,不要跟牛人比,人比人比死人。只要你今天比昨天进步就要感到幸福,而不是你又超过了几个你前面的人。如果老是盯住牛人,会折磨自己,顶端优势有时总是特别明显。多参加TALK,大学能找到牛人来讲座,每个人都能从别人的心得里获得体会。珍惜你在大学认识的任何人,老师,领导,教授,同学,爱人,他们都可能是未来的社会精英,他们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候给你想不到的帮助和支持。大学不顺心的话,请记住,只要你努力,否极泰来就是一天的事情。只要努力了就会有成就,只是时间长短,这里考验的是你的忍耐力和坚韧度。最后的时候,你确实会有”纵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你最后会发现,只要上课都去了,作业都做了,考试都复习了的人,最后都能保研找到好工作。感情不要太当真,都是回忆而已。进入社会你会有全新的认识,但是大学是最纯和最美好的,不刻意追求,机会来了也不错过。对于那些勇敢追求你的人,即使你不喜欢也一定要珍惜。因为以后你会非常怀恋那种最真诚的和纯洁的感情。牛逼的人怕别人说他牛逼,因为他知道他自己什么地方学的不好。装逼的人怕别人说他不牛逼,因为他心虚。**的人怕人说他是煞笔。青春的时候有几年这样的日子静下心好好读书,是幸福的事情。好好享受生活,不要为远大的遥远目标而忽视了你每天的愉快心情。浙江大学校园环境是国内顶尖的,你工作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有这样的好环境。请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个瞬间,希望大学的毕业时候每个角落都有好的回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