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楼宇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TUhjnbcbe - 2024/6/4 19:27:00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文/楼宇烈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道家的无为思想里面,因为要因势利导,所以特别注意事物形式的变化和其所处环境的变化。

韩非在《解老篇》、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旨》中都非常突出地讲到,道家思想的特征就是“柔弱随时”。什么叫做柔弱随时?时就是指时间,所谓时间就是一个环境,对不对?道家的自然无为就应该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司马谈讲道家的特点是“时变是守”,就是说时间变了,情况一变,我们也应该跟着变。道家的这种思想也影响了法家,法家思想中也有很多变革的思想,非常强调情况变化了,也要跟着变化,不能因循守旧。

老子也讲“动善时”,这个“动”牵涉到老子讲的另外一种思想,就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是道家思想的精髓!

“反者道之动”,道的变化是什么呢?就是往相反的方向转换,就是我们常讲的物极必反。《周易》里面也有“否极泰来”的说法,否极泰来就是物极必反。乾卦中九五是至尊,上六就是亢龙有悔,到了顶点就转向反面了。你倒霉到头了,就该顺利了。“反”是道的根本特征。

道家的“动”也指相反相成。互相对立的两个东西,实际上是谁也离不开谁,是互相依赖的。有了这个才有那个,像我们讲的美和丑,有丑才有美,没有丑哪来的美?相反的东西是相成的啊!

但相反相成不能脱离条件来讲,这个东西跟那个东西完全不搭界,它们就无所谓相反了。相反相成一定是在特定的条件下面,互相对立的两个事物联系在一起了,才有相反的问题,还是有“时”在其中的!

我们过去学辩证法的时候,常常讲到辩证法活的灵魂,就是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我认为在中国传统中,不管是道家还是儒家,都有这种朴素的辩证法在里面。

儒家也强调“时”的问题,不能违背时而行动,违背时而行动肯定是处处碰壁的,只有顺时而动才能获得成功。道家也强调,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不能只凭主观的愿望,脱离了环境、条件,甚至于脱离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那都是做不好的

可以说,“时”是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核心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可以说是辩证法里的一个重要概念。

弱者道之用呢?弱是柔弱的意思。道家是非常强调柔弱胜刚强的,以弱治刚,或者以退为进,为什么要这样呢?

我认为,道家产生这一思想是非常直观的,我也不希望提到非常高的抽象高度上来讲。怎么个直观法?我们来看老子为我们举的例子—一根树枝。他说,如果是一根新生的树枝,就很柔软,就有韧性,不容易被折断。可是一根长得非常结实的树枝,一折就断了,所以木强则折。而柔弱的东西怎么折也没有关系,柔能胜刚。还有一个例子就是水。水是很柔弱的,但是它能渗透到大地中去,它无所不在,甚至可以到任何地方去。

老子说的“弱者道之用”,我们很多人需要体会。现在很多人缺乏弱劲,都想显示自己怎么强大、怎么了不起,结果常常碰得头破血流,事情也做不成。弱有时也是一种宽容、一种虚怀若谷的表现。

弱绝不是故意做作出来的弱,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道家著作里面讲示弱,好像是做给别人看的。不是!恰恰是要你谦虚。老子讲了很多弱的表现,如不争、处下等等。老子为什么要讲处下?越是下,越是基础。老子讲的高以下为基础,你要高,基础不好怎么高?一个人越是谦虚、处下,基础打得就越结实,就越可以建造更高的东西。

柔的特性是弱,表现出来是弱,但是内心实际上是最坚强的,是有柔性、有韧性的。韧性是什么意思?就是说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有一种坚韧不拔的意义。
  

上面讲了,老子要求处处示弱,要谦卑,要处下,这并不是他无力的表现,或者无能的表现,可以说是“退一步,进两步”的思想。他这样讲:“将欲夺之必先予之。”你要夺他的东西就要先给他。这个看怎么理解了,有人理解就是要阴谋,所以老子的思想常常被看成是权术,就是君主南面之术。但如果我们正确地理解,就是刚才我讲的,退一步可以进两步,也就是你要获得真正的成功,并不表现在你一时的强大上,这里面有没有术呢?有术 

权术这个词,现在我们常常从贬义方面加以理解,其实它原来是很正面的意思。权术强调的是权,权是什么意思?是变通。中国古代讲权是相对经来讲的,经是什么意思?经是常的意思,“经常”这个词我们现在用得还很多。我们既要把握“经常”,又要把握“权变”,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既要有原则又要灵活。光有原则没有灵活行吗?不行!光有灵活没有原则也不行!要把这两者结合好。

◎本文摘自楼宇烈教授《中国的品格》,转载请注明。

1
查看完整版本: 楼宇烈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