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我不想当逃兵98抗洪被救出的双胞胎
TUhjnbcbe - 2024/10/1 17:28: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刘云涛 http://www.t52mall.com/bdfcs/bdfby/m/2143.html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孙庆玲,见习记者韩荣

年,对于安徽小伙儿杨奥翔来说是个重要年份,他在这一年出生。

在他出生前,一场特大洪水席卷全国29个省(区、市),2.23亿人受灾。

他听父母讲过多次,当时大雨下了几天几夜,洪水吞没了周围所有的庄稼,他家的土屋内有1米多深的水,随时可能倒塌。而此时杨奥翔的母亲正怀有五六个月的身孕。

很快,当地武警官兵来了,杨奥翔的母亲被两次转移后转危为安。那年洪水过后,杨家诞生了一对双胞胎兄弟——杨奥飞、杨奥翔。

如今,兄弟二人都是武警河南总队许昌支队的战士。父亲在他们入伍前叮嘱,“在部队好好干,记住,你们是人民子弟兵救出来的。”

23年过去,兄弟俩已从洪水中的被救者成长为洪水中的搜救者——今年7月,他们随部队奔赴河南的抗洪救灾一线。

洪水退去,但精神不倒;历史奔流,抗洪精神跨越时空依然屹立。

抗洪精神就是“那群奋不顾身的人”

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择水而居,与水为伴,也与水斗争,对于洪水并不陌生。

年那场特大洪水还是冲垮了不少人对洪水的想象。那年温顺了10多年的嫩江突然“疯”了起来,干支流水位暴涨。

不只是嫩江,松花江也发生超过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长江发生继年以来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

灾情当前,一声令下,全国30余万人民子弟兵紧急驰援,从坚守荆江大堤到抢堵九江决口,从会战武汉三镇到防守洞庭湖区,从保卫大庆油田到决战哈尔滨,在最危险、任务最艰巨的地方筑起的一道道“迷彩绿”的长城。

年8月9日,奋战在抗洪一线的解放军官兵。

当年在九江抗洪一线采访的记者贺延光曾写道:“他们的手掌流血了。他们的嗓音沙哑了。他们的双眼熬红了——哪儿险情大,哪里就有军人的血肉之躯……”

万千子弟兵中有一名叫李向群的小伙儿。

他是原广州军区塔山守备英雄团九连的一名战士。他主动中止休假、提前归队,他说:“国家养兵千日,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他随部队赴湖北省公安县南平镇抗洪抢险,报名参加抢险突击队、请战最苦最累的任务。尽管发烧,尽管战友劝阻,他坚持不下堤直至晕倒在大堤上,被送进了卫生队。

醒来后的他又先后两次“出逃”卫生队,拔掉身上的针赶赴一线,最终因极度劳累导致心力衰竭,牺牲时年仅20岁,入伍仅20个月、入党仅8天。

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曾在问,“大堤保住了没有?晚上还有没有任务……”

16年后,新兵杨赛在入伍第一天,在新兵连学习室里看到了全军英模、抗洪英雄李向群的挂像,听说了他的故事。

在20岁的杨赛看来,抗洪精神从来不是抽象的词汇,而是“那群奋不顾身的人,那群洪水来袭挡在我们身前的人”。

在年抗洪救灾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是写下“生死牌”、誓与大堤共存亡的驻守武汉市江汉区龙王庙闸口的16名共产党员,是由10余位山东沂蒙山农民自愿组成的突击队,是在大堤上为战士做了两万多碗免费拉面的面馆老板及其伙计,是舍小家、保大家的分洪区群众……

长大了,我就成了“他们”

正是这群人,在洪水中托举起了生的希望。

在湖北嘉鱼簰洲湾,紧抱着洪水中一棵树“一刻也不敢放松”的6岁小江珊等来了“头上戴着五角星帽子的叔叔”,在被困9小时后被一名武警救起。

“事后我才知道,光是靠近那棵树,他们就冲锋了4次。”如今已29岁的江珊说。

在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星夜奔袭而至的多名“老虎团”的战士平均年龄不到20岁,面对大堤上多米长的险段,他们持续围堵了近7个小时。

20多年过去了,这群人依旧年轻。

今年7月,河南灾情,正在家休假的杨奥翔主动提前归队,在火车停运的情况下转乘两趟汽车,“只想快点赶到,因为部队随时可能接到出动去救灾的命令”。

与他一同奔赴一线的还有他的哥哥杨奥飞。巧合的是,他们在许昌市长葛市大周镇卫生院进行搜救时,也转移了一名即将临盆的孕妇。

“当时下着雨,水淹到了胸口。”杨奥飞记得在转移中,有的地方水流急,“冲锋舟几乎要翻了”,“稍不留神,自己也可能被冲走”。好在不到1小时,这名孕妇被转移到安全地带。

“抗抗”,来源:央广军事

后来兄弟二人从别处得知,这名孕妇顺利生产并为孩子取名为“抗抗”,抗洪的“抗”。

因连续作战,杨奥翔突然感冒发烧,不得不返队治疗。

次日身体好转,他申请重回救灾一线,并在请战书中写道:“我不想当‘逃兵’!”因为在他看来,“抗洪救灾没结束,自己就下‘战场’就是‘逃兵’”。

杨赛也曾是一个兵,面对河南灾情,“我觉得自己不能袖手旁观”。

于是,他跟随一个车队从北京前往河南灾区,当时他耳机里循环播放着一首歌《当祖国召唤的时候》,“脑子里浮现的是在抗洪、抗疫过程中,无数人奔涌向前的场景”。

车队到达河南后的实况

几经周折,他所在的车队将物资送达河南省辉县市北云门镇;

紧接着,他又辗转新乡,和当地志愿者一起接收、搬运来自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

卫河漫堤,他又开始装沙袋、扛沙袋,“站在水里,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把防水堤修起来,保卫居民区”。

那天,杨赛偶然间在一位当地居民家中看到“两个小朋友正在沙发上安静地看动画片,外面的洪水好像并没打扰到他们”。

他想到了自己,“年那会儿,在别人的保护下,我大概也是这么幸福地待在家里吧。”

23年过去,正如杨赛所说,“长大了,我就成为‘他们’。”

“抗洪抢险”不止在灾区

洪水退去,杨奥飞、杨奥翔已回归每天日常的训练和学习,未来还有很多挑战等着他们。

当军人是他们的梦想,入伍6年来,二人相互比拼较量,均已成长为队伍中的专业技术尖兵。

抗洪救灾志愿者、退伍军人杨赛则转移至一个名为学术的“战场”,切换回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研三学生。

他的导师曾对他说,“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们的‘抗洪抢险’不只是在灾区、在大堤上,也在学习上、学术上。”

“亲身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才更加懂得抗洪精神的伟大。”泰来县九八抗洪纪念馆讲解员牟天舒曾亲眼见证年的洪水。

她未来想要做的,就是把历史讲给更多人听,让抗洪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辑丨王润


  对丨高乐


  审丨张 铭

值班编委丨金芙蓉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不想当逃兵98抗洪被救出的双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