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商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创新举措。12月19日,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办、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以下简称“思源工程”)承办的首届中国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品牌推介洽谈会在北京举行。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原主席、“思源工程”理事长、中国电商扶贫联盟名誉主席陈昌智,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出席并致辞。
电商扶贫是开发式扶贫、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陈昌智在致辞时表示,十九大明确把精准脱贫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于今年发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以更有力的行动、更扎实的工作,集中力量攻克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确保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特别是,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战胜利后,需要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陈昌智表示,当前,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方面,要注重扶持培育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品牌,整合发挥各自的扶贫资源优势,要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脱贫基本途径,让电子商务成为农产品流通的新平台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动力。
王炳南表示,商务部把商务扶贫作为八大行动计划之一。他指出,电商扶贫是产业扶贫的重要任务,通过电子商务帮助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是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对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业产业化,能够发挥重要的助力作用。要发挥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汇聚各方面人力、物力、财力,共同开展电商扶贫。
“通过电商平台,我们年的销售收入比往年至少增加万元,辐射和带动了名贫困群众增收。”来自黑龙江省泰来县的副县长梁兴旺在发言时介绍,泰来县是典型的农业县,主导产业是稻米产业,年产水稻万吨,今年8月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为该县高效地对接了18家联盟电商平台、爱心企业,使泰来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提升。通过中国电商扶贫联盟的帮助,全县预计年可以摆脱贫困。
助推贫困地区农产品“出山”专业培养电商人才
据了解,中国电商扶贫联盟由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指导,今年8月份成立。该联盟由“思源工程”牵头,阿里巴巴等15家电商企业及2家爱心企业共同发起,新近又增加了美菜网等11家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现共有成员单位29家,主要集中在农特产品流通、销售等领域。联盟成员单位通过提供流量、减免店铺开设费用、开设扶贫专区、制定多样的线上线下推广活动等方式,共同助力贫困地区品牌推广和农产品销售。
中国电商扶贫联盟主席、“思源工程”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表示,中国电商扶贫联盟是以电商企业为主的联盟成员与贫困县、电商扶贫推介品牌的对接桥梁,希望通过电商销售、品牌建设等方式,既帮助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能够走出大山,又帮助贫困地区因地制宜,培育具有当地特色、市场需求的种植业、养殖业,在脱贫攻坚之际助力乡村振兴。他建议,一方面,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贫困县、农特产品企业要及时把可电商化、前景广阔、带动性强的产品选上来,主动参与电商平台,推动电商扶贫工作在当地的实施。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一批懂产品、懂电商、懂经营的本土电商人才,帮助其成为电商扶贫及乡村振兴的“种子”。
电商人才的培养是电商扶贫的关键。本次会议还组织中国电商扶贫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及电商专家,为参会的农特产品企业负责人进行专业、专注、系统的培训。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李建华表示,农产品上行的比例很低,年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6亿元,约占农村网络零售额.8亿元的19.6%,逆差严重。制约农村地区尤其贫困地区农产品上行的核心因素是“电商人才”,注重电商人才的培养,是真正从关键点去解决“脱贫”和“发展”两大问题。
据了解,中国电商扶贫联盟成立以来,各成员单位分别发挥各自优势,从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电商人才培训等方面,帮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企业“走出去”。接下来,联盟成员单位还将加强专业人才、优质资源等投入,根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企业、农户需求开拓创新,建立行业标准,探索供应链金融服务,让更多贫困县和农户受益。
其中,“思源工程”联合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数百万元,帮助家贫困地区农特产品企业注册“三品一标”,打造农产品交易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建立严格的食品质量标准和全过程的检验追溯体系,做到源头可追溯、过程可控制、质量可检测、责任可承担,保证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与会企业家表示,希望在中国电商扶贫联盟的支持下,将当地的优质农特产品进行品牌化、电商化,并根据实际效果,逐渐扩大生产种植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农户共同发展。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多个贫困县的家企业参会(含家参展企业),向29家联盟成员单位、近家采购企业展示推介农特产品,并参加为期2.5天的电商培训班,以“联盟各平台模式讲解、产品产销对接、电商专业培训”为核心,推动农产品企业中国电商扶贫联盟成员单位实现产销对接,促进贫困地区电商人才的培养,搭建贫困地区优秀农特产品走出田间、走向全国的桥梁。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