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耕身:让我们看得见他们
说到生命,总是不免有太多沉重或轻浮。昨天,我们为那位身患胃癌的21岁女大学生如愿拍了生平第一套写真而欣慰。但在今天,我们不得不默默失语于这一位年仅17岁的初中辍学女生小云之前。因为“一段不合适的感情”,小云想不开,把妈妈留下的两瓶安眠药一颗不剩地吃下肚。经过抢救才大难不死。但是看着61岁的父亲为自己四处筹钱,小云难过得将嘴唇咬出血来。她说:“我常常感觉全世界的人都在针对我。如果我死了,我会感到解脱,但现在没死,我很后悔。”(相关报道见本报今日B06版)孩子,该怎么让你知道我爱你?孩子,为什么在置身于这个世界,“感觉所有人都在针对我”之时,偏偏忽略了身边一种不离不弃的爱,叫做父爱?我倍感心酸的是小云父亲的一句话:“家里几口人要吃饭,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且我没什么文化,不懂如何跟女儿沟通。”但是我们又何忍责怪于这父女二人。爱固然是要被体会的;而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中国的父亲们早已习惯于沉默。除了失语,我们还能怎样?她仅仅是一个年仅17岁的孩子,她的确在承受着许多原本不该她承受之重。初二时,她喜欢上了同班男孩子小森。班主任获知此事后,将小云和小森的座位调开。她的成绩一落千丈。另外,小云母亲有精神疾病,爸爸又要忙于生计,小云每天都要动手做早饭给弟弟吃,因此,她几乎天天因为迟到被“扣分”。她彻底失去学习的动力,快初中毕业时,她辍学了。这并不只是一个少女情窦初开的苦涩故事,也不只是一个有关家庭教育、学校心理及生命教育的忧伤案例。它只是生活的真实,生命的真实。具体到小云身上,它其实是一个关乎贫穷、挫折、负重的集合体。一方面,它以一种让人不忍触及的方式存在着。另一方面,她们通常也成为一个“看不见的人”。美国作家艾里森的同名小说开宗明义地写道:“请弄明白,别人看不见我,那只是因为他们不愿看见我。”让我们看得见他们,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