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否极泰来还是山雨欲来年债券市场的
TUhjnbcbe - 2020/12/23 17:15:00

——在中小银行年投资展望论坛上的交流发言

今天这个论坛安排我发言,但不知说什么好。一般来说,没有方向了,就开会。刚才主持人也说了,我们这个联盟的一大宗旨就是抱团,抱团学习,抱团研究,抱团开会研讨年的业务方向。但这次不太一样,市场现在很悲观,不像去年那么心存侥幸,有点死水一潭的味道。昨晚有个学生和我说,最近和Broker交流,问最近券商的交易员,都在买什么债券?回答说只买短债。问是五年么?说:不是,只买1年。由此可见,大家是多么的悲观了。所以,真不忍心伤口上撒盐,但确实看不到什么乐观的理由。经济确实会下行,但不至于崩塌。昨天也看到一则新闻,世行上调了今年(年)全球经济增速。可以说,去杠杆还是要持续,而且从年开始,开始触及到这个市场里比较深层次的矛盾。

按照以往的逻辑,经济下行会倒逼货币宽松,进而迎来牛市,但这次不同。这次经济确实会下,但不会下太多,或者说,即便下也不至于崩塌,而且,领导对经济很有信心。而且,基本上有一个感觉,统计局的数据其实官方都不太看了。因此,今年这趋势,货币很难松。接下去开始正文内容,今天想和大家换一种思路,平时我们在年初、年底聊市场,一般都是回顾过去一年,然后预测和展望下一年的情况。这次我想把时间拉长些,想看3-5年这样一个稍微中长期的时间。同时,视角上主要想从理解监管的角度去入手。最后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一、货币*策转向与严监管框架的形成

为什么11月的大会、7月份的金融工作会议以及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防范金融风险?或者说为什么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的第一位。要知道现在这个就是指挥棒。成方街32号、金融大街甲15号可是天天在加班。为什么一天一个*策,天天给你甩*策?因为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在这。而这些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中国的债务问题。根据最新的测算,我们的宏观杠杆率(就是全社会债务/GDP)大概是%(任泽平:)。可能有人会问,宏观杠杆率高,和我们债券市场以及同业业务又有什么关系?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直接起源,可以从年的8.11汇改说起。8.11汇改和年初人民币的两次跳贬让国家意识到了金融风险的所在,金融风险正式以非常鲜活的、生动的形式进入到了高层的视野。我们也知道,年大家其实全年都在担心人民币会贬到哪里?那个时候大家也有很多讨论,有一种讨论是最直接也是最致命的,就是人民币之所以能够这么样的贬值再贬值,是因为我们货币超发,我们债务率高以及我们宏观杠杆率高。所以,人民币被高估,有贬值的内在需求。后来,PBoC采取了一整套的外汇管制的措施,人民币贬值的势头是被遏制了。但我们付出的代价也是很高昂的。

从那个时候开始,高层心里埋下了要防范重大金融风险的种子。其实逻辑很简单,要防范重大金融风险,那么风险是怎么来的?答案是高杠杆和高负债。监管内部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10次经济危机9次高杠杆。而类似的表述在年7月召开的金融工作会议上,大领导的表述是这样的,金融风险的源头在高杠杆。这句话在11月大会召开后印发的《大会报告辅导读本》里,被周行长引用,而这篇解读文章的题目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一读。回到上面的思考,既然10次经济危机9次高杠杆,那么,请问高杠杆的本质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孙所在年金融年会上说的一个概念:过度借贷,同时也表现为庞大的全社会债务。

中国的债务有多少呢?前面%是一种算法,如果用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来看,是另一种算法。按照年7月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表内是万亿,表外万亿。那么这么大的信用规模,总共加起来将近万亿,是当年GDP的6倍多(年GDP约在80万亿左右)。当然,个人觉得要一分为二的看,一方面,表内的那万亿,应该说资产的质量总体可以;表外的万亿,有相当的比例应该也是可以的,但也有相当的比例是不可以的。这里的不可以,有几个含义,一是可能不太符合国家的*策,二是可能不太符合监管的要求和倡导的方向。因此,这万亿的巨量资产中,首先,有一部分是影子银行。而体量巨大的影子银行,按照国际上的共识和近10多年来的经验,就是经济危机的重要根源。因此,在监管看来,这万亿表内外资产中的影子银行部分,就是风险的所在。

那么,影子银行体系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其实要从年说起。年是金融自由化的开端之年,那年5月开了首届券商创新大会,提出要最大限度的放松监管。那一年监管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名义,把各种金融机构向实体放款的渠道都打开了。从券商资管到基金子公司,再加上原来的信托,还有后来的小贷,再加上年后兴起的所谓金融互联网+。由于这些影子银行的投向最终都是实体,而资金来源绝大多数又是来自于银行。因此,伴随影子银行的扩张,银行业的资产规模也开始狂飙。有一组官方数据,年银行业资产是万亿,年万亿,年万亿,年万亿,年万亿。当然,资产规模增加了,好处是经济增速稳住了,但弊端也很明显,一方面金融体系的稳定性越来越差,因为,确实有一部分资产是庞氏;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投资回报率越来越低,如果用一单位投资能拉动的GDP来衡量,回报率可能从年的投进去10块钱出来8块钱一路降低到了现在的投进去10块钱,拉动GDP3、4块钱。付出的代价太大,但得到的东西越来越少,而且还派生出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还有就是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加剧。

在经济学上,我们知道利率降到一定程度后,货币*策会失效,称为流动性陷阱。而、年以来的降息降准在中国引发的问题,可能比流动性陷阱程度更深,危害更大。一方面降息降准释放出了大量的低成本的流动性,另一方面,这些流动性并不进入实体,反而在金融市场里打转,一会儿给股票拉涨停,一会儿给螺纹钢、黑色系拉涨停。一会又把债券一路买下去,十年国开是从5.9买到了3.0,十年国债是从4.6买到2.6。在这个过程中,监管想控制,想调控,然后就先后出来三个灾,年的股灾、年末的债灾和年双十一期间的期灾,人民币的大幅贬值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和逻辑序列中。因此,从年8月起,货币*策开始转向,接着*治局开会定调要去杠杆。虽然关于怎么去杠杆,大家一致不是很清楚,也一直有争论。但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坚持,其实逻辑和领导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楚了。

二、去杠杆、防风险的逻辑和路径

那么,怎么去杠杆和防风险?既然风险主要是债务的风险,杠杆说白了也是债务的杠杆,因此,核心在于控制债务。债务怎么来的?从根源上看是银行在实体经济孱弱的时候,由于实体回报率低,通过和非银合作,设计各种交易结构,绕过监管后搞出来的。银行的业务核心其实就是资产和负债,然后赚取利差。资产高速扩张的同时,负债端也是高速扩张。在这4-5年里,我们看资产规模的话,就会看到好多股份行、城商行的资产规模上升的比较快,一些扩张的快的城商行,甚至以一年的资产规模增速能够达到将近50%,另一方面去看这些银行的负债,就会发现其实无非是几种方式:一是同业存款,二是同业存单,三是协议存款,四是线上同业拆借与正回购,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但这几项是大头。通过这种方式做大负债,进而做大资产。而资产刚才说了,其实主要就是通过各种交易结构,实质上是规避和绕过各种监管指标后,投向监管不太鼓励的两大类资产:一是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也包括1万多个冒出来的基金小镇,说白了就是各类和各级地方*府平台;二是房地产。为什么要投这两大类资产,因为监管禁止,就存在合规溢价,就能覆盖通过非常规手段获取的负债成本,获取超额收益。更何况年以来多次降息降准,已经形成流动性泛滥之势,资金成本也一降再降。所以,就看到一个结局,地方债务飙升,房地产欣欣向荣,但是实体经济不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权威人士说地产*府平台和房地产是中国当前的两头灰犀牛。

那么,接下去监管会怎么做呢?根据观察,如果说处置这些债务是一个外科手术的话,那么这个外科手术的动法,一定是花式玩法,多管齐下。一是把各种通道去掉,把各种用来逃避监管的嵌套、通道去掉。以前,你通过层层嵌套,各种通道,绕过监管去放款。好,现在让你重新回到监管的指标约束里,不论是MPA还是这一年来发的各种文件,有一大类就是这种目的的。所以,就会发现一个现象,去年年中以后,券商、银行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和优先股越来越多。为什么?因为以前是绕监管,不受资本充足率、风险准备金约束的业务现在要重新回到约束里面,所以就有资本和风险准备金的缺口,就要通过发债来补充。二是把同业负债管住。前面说了,很多资产其实底层投的是各种工业园区、开发区,特别是中西部的市级、县级和区级工业园区和一些所谓的大项目,周期比较长,基本上在5-10年。而对应的负债可能是1年。好,现在要把同业负债管住。套路也比较简单,先是出一堆指标限制你的同业负债规模,比如,同业负债不能超过总负债三分之一,再比如,同业存单纳入同业负债……。接着,第二步,直接切断各种同业合作,让你的各种交易结构在阳光下裸奔,让你负债不稳定的风险暴露出来。然后,很快你发现这个游戏可能玩不下去了。不得不和你的领导汇报说,游戏玩不下去了。然后,行里领导也发现玩不下去了。最终的结果就是要么项目坏掉,要么用其他成本更高昂的方式去养着。这还没完,这个过程中,财*部还时不时地出来吓唬你。今天说,我们肯定不会给地方债务兜底,过几天又说,可以允许一些地方*府破产。吓得你的小心脏受不了。三是逐步抬高资金成本,收紧货币*策。抬高资金成本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例如,提高各种粉的价钱,提高OMO成本,也就是货币市场加息,再例如,收紧流动性,通过市场的力量就可以把资金成本推高上去。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去杠杆,对应市场中的一个表现就是同业赚同业的钱。负债稳定、存款多的银行,赚负债不稳定、一般存款少的银行的钱。那么,杀伤力更大的恐怕是非对称加息。其结果就是让货币市场的利率高于实体经济的利率。在保持贷款基准利率不变的情况下,不断地抬高货币市场利率,从而在不危及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让金融机构把前几年通过绕监管赚到的钱,一点一点吐出来。手段可以是让作为杠杆机构的你的资产和负债倒挂,也可以是让你买的一大把信用债和杠杆产生浮亏,并且不断施加压力,让这种浮亏越来越大。最后撑不下去。四是通过打击各种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对金融违法违规形成高压态势,让金融违法违规成为过街老鼠,无处遁形。上述的这些措施,在策略上,会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或者说称为冷热水煮面条的策略。就是先把水烧开,然后泼一盆凉水,当你觉得可以喘一口气的时候,温度又再次起来了,水最终又烧开,等你快要断气的时候,再泼一盆凉水,然后再烧……不断地摧残你的意志。个人觉得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上和债券市场的年的故事!

如果你打开Shibor_3M、十年国债、AAA评级股份行和农商行6M存单利率的走势,你就会发现,它们都是一个走法——阶梯型的波浪上升。当然,从图上看,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和Shibor_3M的斜率更大一些。这其实也比较好理解,因为国债有免税效应。到一定的高度后,它的斜率就不那么大了。

三、关于年的若干展望

我觉得上面这个图反映的信息很多。大家如果炒股的话,就会发现年9月以来的存单也好,Shibor_3M或者十年国债收益率走势其实有点符合股市技术分析中的波浪走法。对于波浪理论,我一直比较好奇:为什么价格的运动方式是波浪式的?为什么不是直上直下,或者其他的形状,例如螺旋形。经过思考我发现,主要原因在于波浪其实反映了人性。于庄家而言,这种拉伸方式最省力。先拉伸,然后打压,打压到均线附近,再拉伸。这样的阻力最小。我们的央妈在推动收益率上行的时候,其实也是这样。所以对于今年的展望,其实我比较悲观。当然,也有可能看错。这几天其实一直有和业内的朋友争论一些细节。有朋友说,杠杆去掉了,是不是资金就会松下来,因为需求也掉了嘛。我想了好几遍,我觉得这种概率不大。因为在去杠杆的过程中,需求确实掉了,但是供给也掉了,可能供给掉的比需求更快。而且,不要忘了,为了维持浮亏,维持杠杆,需求是比较刚性的,供给更有弹性,也就意味着价格仍然有上行压力。

当然,这种波浪运动一定有一个终点。终点是什么呢?就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地方融资平台被清理的差不多了,或者说该清理的都清理,听话的也都整改从良了。房地产价格也下来了。金融机构呢,一些做的比较激进的,也一定会有关门或者大伤元气的。我觉得这个过程可能没有1-2年走不完,出不来。也有人会认为,这次监管出手有点相互竞争比狠的感觉。其实是的,一定是这样的,这是中国国情。那么,就今年而言,接下去,*府换届,地方*府也换届,紧接着马上要做的我觉得首先是地方债务的摸底清查。联想到前不久对武警领导权的回收,个人预判后面可能要对地方债务动手了。

因此,杠杆和债务的出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做好再忍受1-2年的准备。所以,对于债券市场的投资交易而言,个人认为策略上还是首推短久期、高票息、高流动性,品种的话,城投?民企?存单?金融债?如果对自己的波段能力有信心的,可以少量玩下波段。但必须设好止损。最后,说下10年国债的波动区间。个人认为是3.8-4.3。为什么拍4.3,其实可能还是保守了(也有看到4.5的)。有2种算法,一种是中美利差的角度,美国今年加3次,,明年加2-3次,每次25BP,就是-BP,我们不一定每次都跟,但2-3次跟一次,每次10-15BP,那么就是30-45BP,就是4.3-4.5左右。一种是图形对称的角度,从年最高位下来,牛有多长,就对应熊有多长,大概算下来也在4.3-4.5左右。这里还没有考虑通胀的因素。总之,年不乐观。大家且做且珍惜。

谢谢!

雁南天

研究创造价值。

1
查看完整版本: 否极泰来还是山雨欲来年债券市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