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攸县姓氏谈
TUhjnbcbe - 2021/1/11 4:18:00

攸县姓氏谈

<攸县姓氏趣谈>里讲攸县1982年人口普查时,万人以上的姓有19个。有网友问是哪些姓?现将攸县姓氏分布情况作个介绍。1982年人口普查时,攸县共有309姓。两万以上人口的姓有刘姓,83805人;陈姓,48454人;王姓,36533人;李姓,29637人;谭姓,24323人;易姓,23642人;张姓,22258人;周姓,21807人。1万至2万人的有11姓:贺姓,18408人;罗姓,15405人;文姓,14928人;彭姓,14373人;蔡姓,13432人;吴姓,12981人;谢姓,12833人;杨姓,12241人;丁姓,11582人;胡姓,11223人;朱姓,10127人。5000-10000人的13姓,他们是:尹、邓、*、肖、夏、颜、阳、龙、曾、何、廖、董、汤。1000-5000人的有35姓:欧、洪、徐、唐、单、侯、江、苏、皮、田、宁、旷、余、艾、郭、符、袁、卢、左、过、向、吴刘、邱、邹、宋、武、欧阳、郑、赵、荣、段、钟、傅、游、詹。500-1000人的12姓:齐、林、熊、虞、焦、巫、吕、叶、曹、孙、蒋、戴。100-500人的50姓:温、毛、许、聂、龚、姚、陵、黎、樊、雷、晏、冯、高、褚、宾、汪、梁、粟、蓝、赖、康、叫、杜、池、范、潘、韩、沈、瞿、漆、陶、骆、史、马、石、柳、魏、管、程、方、金、伍、葛、孟、涂、常、崔、严、卜、倪。此外还有10-100人的73姓,10人以下的107姓。攸县姓氏分布有几个特点。一是受定居时间长短和人口多寡的影响。最早来攸定居的姓,多数分布在攸水、沙河中下游和米水沿岸,两万人以上的姓,至今生活在皇图岭、市上坪、坪阳庙、丫江桥、网岭、新市、大同桥、莲塘坳以及渌田、桃水的人比较多。二是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增大,新的婚姻关系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一些人口较多的姓,正向全县扩展。全县人口在一千人以上的67个姓氏中,有38个姓氏在全县38个公社都有分布。刘姓在26个公社中,每个公社超过了1000人,其他4个公社,最少的也有400人。三是有些姓氏仍然保留了聚族而居的痕迹。褚姓396人,老君潭公社就有331人,这个公社的褚家桥大队即集中了222人;符姓2154人,石羊塘公社的符竹冲、八合冲两个大队分布了1440人;单姓4352人,渌田、高和两个公社分布了3457人;蔡姓13432人,渌田公社分布8175人。

以人名命名地名的姓氏

以人名命地名,古今有之。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以八路*高级将领左权命名的山西左权县,以**烈士谭思聪命名的的茶陵县思聪乡。湖南岳阳著名的民俗村张谷英村,即是张氏后人为纪念开基祖张谷英而命名的。无独有偶,在攸县也有此种情况,双江文氏即是。元末,江西永新固塘人文明善、文时善、文止善相偕徙攸,分别为双江、沙陵陂、东冲(今网岭)文氏开基祖。双江文氏为纪念先人,将其居住地名为文明善,即今新市镇文明村。双江文氏已历29代,后裔居新市镇文明、大同桥镇大岭、新虎塘,贾山乡株形岭、窑棚等地。

仍然“聚族而居”的姓氏。

在姓氏分布上,早期普遍为“聚族而居”,这是由封闭性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性所决定的。以后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增大,人们的宗族观念也逐渐淡化,历史上“聚族而居”的现象已不常见。但是,攸县有些姓氏仍然保留了“聚族而居”的痕迹。褚姓人,桃水镇即分布人,占该姓总人数的83.6%,该镇的褚家桥村集中人。符姓人,石羊塘镇的扶竹冲、八合冲两个村分布多人,占该姓总人口的70%。单姓人,渌田、高和两乡镇分布人,占该姓总人数的79.4%。

遇“塘”而居的姓氏

通览攸县吴氏通谱,,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即大多数吴氏支系来攸开基祖均把定居地选在与“塘”有关的地方。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还有待考证。攸县吴姓共有攸塘、麓塘、宝塘、瑶塘、石塘、皮塘、联璧塘、月塘、西城等九支。他们均源于同一地方,即江西省永新烟冈,只是徙攸时间不同而已。较早来攸的是皮塘吴氏和石塘吴氏。皮塘吴氏,开基祖为吴启宗。其先辈初迁到江西安福中村,南宋嘉熙庚子年(),又从中村徙攸东石桥(今柏树下镇)。传至吴澈,澈出启宗,立基皮塘(今网岭荷叶塘村大户坪)。其后裔分居攸县网岭、酒埠江、湖南坳、皇图岭、高枧、市上坪和江西萍乡界头等地,人口逾千人。石塘吴氏。其开基祖吴启高,系攸东石桥吴氏之后,传至启高,迁攸北坪阳庙龙田旺元之石塘。其后人分居坪阳庙、丫江桥、皇图岭、贾山、湖南坳、大桥、网岭等地,人口约人。同为明洪五年()徙居攸县的有宝塘吴氏、瑶塘吴氏、联璧塘吴氏和西城吴氏。宝塘吴氏开基祖为吴贤一,定居宝塘(今鸭塘铺乡宝塘村)已历25代,其后裔分布在鸭塘铺、贾山、丫江桥、坪阳庙、皇图岭、酒埠江等地,人口达人。瑶塘吴氏,奉吴童森为开基祖。定居瑶塘(今上云桥镇瑶塘村),后裔约人,分布于上云桥镇瑶塘、高车头、宋家洲,鸭塘铺乡胡公庙,菜花坪镇东郊,城关镇联星,莲塘坳乡柘桑,族中有葛洲坝水利水电学院原院长吴国栋教授。联璧塘吴氏开基祖吴福一,来攸后定居联璧塘(今高和乡)。吴灵占来攸后定居县城西街,后裔称为西城吴氏,现分布在城关西街,鸭塘铺乡邱家垅,宝塘西村,约人。明初来攸的还有麓塘吴氏。其开基祖吴启泰来攸后定居攸县长岭。后长子彰文择居高楼,次子彰用随父居藻田,三子彰宗定居烟竹坪,后裔约人。攸塘吴氏和月塘吴氏分别于明成化年间(年—年)和明正统年间徙攸。月塘吴氏是指居于今大同桥观东村的吴家垅、侯家湖、罗家铺等组和观南村吴九屋场的吴姓居民。攸塘吴氏开基祖由茶陵七地枧田迁攸,其后裔约2人,散居在石羊塘、钟佳桥、新市、峦山、银坑、沙陵陂、*丰桥、酒埠江、网岭、大同桥、上云桥、凉江、莲塘坳和城关等地。

源自一门的姓氏。

攸县境内人数较多的姓氏大多宗支林立,渊源不一。唯独蔡姓不然。攸县境内蔡姓居民绝大多数源于渌田蔡氏,所以民间一直有“攸县蔡无二家”之说。渌田蔡氏尊蔡吉为开基祖。蔡吉系河南上蔡县十五都竹林峰长坑人,宋钦宗时任潭州通判。靖康二年()定居攸县渌田方田垅,后裔聚居南乡,散居全县各地,约1.5万人。族内古代有明进士、大仆寺少卿蔡槐庭,明进士、广东道监察御史蔡思穆;现代有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红*将领蔡会文烈士,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家蔡仪教授,民国中将蔡人昌,少将蔡才佐。

来源:攸县贴吧丨作者:crazy_涉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攸县姓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