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今年上半年,最出风头的造车新势力,非哪吒汽车莫属,犹如突然杀出的一支神兵,已经成为纯电动汽车TOP的新势力了。
追溯哪吒汽车历史,其实已经成立7年,发展过程可谓命运多舛。14年由北京亿华通等合伙组建成立,后委身于华夏幸福,结果后者经营出现一些状况,让出控股权。失去地产金主的哪吒汽车,当时岌岌可危。但谁曾想,没了“李靖”的保护,哪吒反而涅槃重生,这就是哪吒的意志吧。
乘联会公开数据显示,哪吒汽车过去年销量分别是辆,辆,辆,其中年12月款车型销量首破辆,已经明显表现出突围势头。今年起,更是激流勇进,4月份突破4辆,6月突破5辆,上半年销量累计突破20辆,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稳稳的占据了TOP的位置。
哪吒为什么有能力“闹海”了?
第一,选对了“老大”说到哪吒,肯定离不开一个人——张勇,他不是海底捞那位,也不是阿里巴巴那位,而是带领北汽新能源走上“七冠王”宝座的那位销售总经理张勇(张勇牛不牛?看看他走后,北汽蓝谷的“惨状”大家就知道了)。
年1月1日,张勇正式加盟合众新能源,也就是哪吒汽车所属公司,虽然华夏幸福王文学最终没能持续给合众资金支持,但张勇应该是王文学给合众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吧。张勇有着非常丰富的营销和销售管理经验,也曾经在福田、奇瑞、北汽新能源历练了很多年,对于一个新车企、新产品,从无到有,再到打开市场有着丰富的阅历。
当他18年初,来到还没有车型量产的哪吒时,可谓“白手起家”,而他果然不负众望,在产品和资金最困难的时候,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托起了哪吒。回想当时,最重要的已经不是你的造车故事讲的多好了,PPT造车已经过气了,只有量产的产品,和产品的产量才能说明主机厂的价值,而张勇到来目标明确,研发加量产,短短年时间,从一家曾经濒临死亡的主机厂,到推出了款畅销车型,可谓功不可没,当然其中甘苦自知,也正是如此,今天哪吒的故事才显得格外动人。
第二,选对了对手哪吒汽车显然和蔚小理出身不同,基本算是个穷人家的孩子,曾经有个“有钱”的后爹,最后也抛弃了他,所以它的出路注定和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不一样。
定位在下沉市场,避开头部的锋芒,才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哪吒到目前为止推出上市的车型,都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主力车型畅销款基本在7万元左右,这是一个很差异化的定位。在车评网之前的一份深度报道中,数据显示在限购6城中,蔚来、小鹏销量占比均达到了50%,而哪吒仅为2%。显然哪吒的发展,并不过分依赖限购*策,所以显得非常健康。
而哪吒也很明确自己的定位,就是、4线城市,在那里只要有需求,哪吒汽车绝对是几个重要候选品牌之一。
这也是为什么上半年,红衣主教周鸿祎看中哪吒的原因,我们知道奇虎60向来以低价、甚至免费来拓展市场,周教主近日对外宣称哪吒就是要造15万以内的国民级智能汽车,因为我国70%的家用车都是低于15万的,有了大量的车主基数,哪吒才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第三,选对了“干爹”有时候,创业者是没得选的,但哪吒的现状,应该有选择权,上文提到的奇虎60,在车评网看来,就是哪吒目前最好的选择。
首先,周教主在互联网圈里的影响力毋庸置疑,所以由他给哪吒汽车背书上“互联网基因”毫无违和感。其次周教主极为擅长产品,是个不折不扣的大产品经理,这正是哪吒相对于蔚小理所欠缺的,相信周教主的产品能力,蔚小理三个宝宝加在一起也不是对手。最后,也尤为重要的是奇虎60底蕴深厚,但自身却进入到了瓶颈期,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而以周教主的做事风格,不爱则已,爱必天崩地裂,所以他们的结合未来肯定是大展宏图+白头偕老的。
所以,死心塌地加上又是高富帅的60,对于哪吒绝对是最佳答案,从周教主最近的表现来看,60绝不是财务投资那么简单,频频站台,高调支持哪吒,可见其未来60的战略构想中,可能一定程度是构建在哪吒汽车之上的,相信两者的结合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让我们无限畅想下,当无人驾驶时代来临时,车辆运营网络安全显得至关重要,而这块业务任何国家都是不可能开放给外国企业的,所以奇虎60具备天生的优势(曾有传闻60已经在负责国家未来交通网络安全方面的项目),再赋能给哪吒一些“好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总之,这场百年一遇的汽车行业大变革,才刚刚拉开帷幕,哪吒汽车虽然还没练就三头六臂的本领,但至少从目前看,未来封神榜上,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12个!.5亿!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上半年项目投资分析导语
今年上半年,在未统计IPO募资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零部件、充换电基础设施等项目投资情况下,已经有12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高达.5亿元。与去年项目投资严重缩水相比,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均大幅超出去年全年。
热!热!!热!!!年刚过去一半,电池新能源行业投资持续高温。其实,从去年底宁德时代因年终订单暴涨,为保证订单的生产,招工人春节加班等消息开始,产业链整体显现缺货、加班、涨价等现象,已经可以预见,年对电池新能源行业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与去年项目投资严重缩水相比,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均大幅超出去年全年。
在年,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电池网统计在内的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扩产项目有10个,其中,97个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77.52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在未统计IPO募资及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车零部件、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投资项目的情况下,投资项目数量已多达12个,投资总额高达.5亿元。其中,锂电池投资项目7个,4个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8亿元;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投资项目0个,29个公布了投资数据,投资总额约.14亿元;负极材料投资项目8个,均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27亿元;锂电隔膜投资项目9个,均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21.2亿元;电解液及添加剂投资项目11个,均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6.87亿元;铜箔、导电剂、锂电设备及电池结构件等投资项目19个,均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02.5亿元;氢能领域投资项目9个,均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7亿元。
在去年底分析总结投资扩产情况时,电池网曾指出,电池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机会仍然被各大机构长期看好,“备战TWh时代”频频被各大机构及企业提及。可以预见,年电池新能源行业投资扩产项目数量与规模将双双回暖,多个细分行业将迎来高成长发展新机遇。
电池网还总结道,在去年,与上一轮扩产热潮不同的是,电池新能源领域新一轮扩产竞赛中,新的市场参与者已大幅减少,一、二线产业链企业逐渐成为扩产投资的主角。同时,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海外在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设备领域的扩产体量小,滞后于需求。年,国内以出口导向的高端化扩产项目明显增加,一、二线产业链企业加速全球布局。
力度加大且步伐加快十亿级百亿级投资项目频现
从今年上半年的投资情况来看,上述特征仍明显。受行业门槛和长期发展淘汰影响,电池新能源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企业仍是大规模扩产主角。另外,海外市场加速推进电动化发展,国内企业加快抢占海外市场份额迎来最佳机遇。
从投资规模来看,在锂电池领域,巨头大手笔扩产仍是主旋律,据公开报道的,1-5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前十企业中,宁德时代、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蜂巢能源、瑞浦能源多家公布百亿级投资。此外,时代上汽、聚创新能源、孚能科技与吉利科技等公布百亿级投资项目。
为满足锂电池企业扩产需求,上游材料领域也加紧扩产步伐。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方面,亿纬锂能、中伟股份、龙蟒佰利、赣锋锂业、永兴材料、国轩集团、盛屯矿业、德方纳米与亿纬锂能、德方纳米与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华友钴业、湖南裕能、中伟股份、中伟股份、盛和资源、天奇股份、格林美、中伟股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富临精工等公布10亿级投资。
负极材料方面,璞泰来、中科电气、翔丰华、河北坤天、杉杉股份、山河智能等公布10亿级投资。
隔膜方面,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两个隔膜龙头均逾百亿扩充产能,此外,美联新材、中材科技等公布10亿级投资。
电解液及添加剂方面,新宙邦、天赐材料、任投集团等公布10亿级投资。
氢能方面,鸿达兴业、国鸿氢能等6家公司、明天氢能、美锦能源等6家公司、厚普股份等公布10亿级投资。其中,抱团构建氢能产业集群项目特征明显。
其他方面,铜箔企业嘉元科技、诺德股份公布10亿级投资,超华科技公布亿级投资。电池结构件企业长盈精密、震裕科技、科达利、合肥力翔等公布10亿级投资。
与此前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不仅扩产投资加大,且扩产步伐也在加快。其中,宁德时代、蜂巢能源、中航锂电、远景动力、亿纬锂能、瑞浦能源、国轩高科、中伟股份、天赐材料、德方纳米、赣锋锂业、格林美、富临精工、恩捷股份、星源材质、新宙邦、天赐材料、永太科技、天奈科技、长盈精密、科达利、美锦能源等企业均公布多项投资计划,且频频出手百亿级投资项目。
电池网提醒,企业扩张步伐加快,卡位战升级,市场格局瞬息万变,产能扩张的同时,也须谨防市场风险。
未来十年欧美电池供应依赖亚洲国内企业出海需谨慎
电池网还注意到,之前多数企业扩产计划是为就近配套,而现在更明显的现象是合资扩产,多数企业锁价格锁不定的时候,开始延伸锁产能。其中,亿纬锂能与林洋能源、孚能科技与吉利科技、德方纳米与亿纬锂能、德方纳米与宁德时代、安纳达与湖南裕能等绑定合作,稳定产能供给。
海外市场布局方面,今年以来,远景动力拟20亿欧元在法国落地动力电池工厂、远景动力拟4.5亿英镑在英国建设一个超级电池工厂、中伟股份拟2.4亿美元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省投资建设印尼中青新能源有限公司红土镍矿冶炼年产高冰镍含镍金属万吨(印尼)项目、星源材质拟20亿在瑞典Eskilstuna的Svista工业区建立隔膜生产工厂、天赐材料拟万美元在德国设立全资子公司、新宙邦拟1万欧元在荷兰设立全资子公司、天奈科技拟5万美元在美国建厂并开展年产8吨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线项目……
据日前外媒的报道,欧盟非*府组织运输与环境联合会6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欧洲现有项目中已建设或正在建设的超级电池工厂总数达到8个,预计总年产量为1GWh,相当于生产万辆纯电动汽车用电池。而8座电池厂,有17座是确定了资金,另外10座已确定了部分融资和资金支持,余下11座在选址、计划产能和投资方面还缺乏坚定的承诺。
报告指出,想要达到如此数额的年供应量并不容易,期间仍然会严重依赖亚洲电池和技术,这种情况甚至会一直持续到-年。
另外,据日前美国发布的锂电池十年国家蓝图表示,目前全球锂电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未来十年全球锂电池市场预计提升5-10倍。报告预计,到年,中国锂电产能将达到GWh。
报告还指出,目前,美国在所有主要电池组件和电池制造领域的全球市场份额不到10%,主要的电池原材料以及制造件都来自于国外,想要发展电池行业则需要大量进口。
电池网建议,国内企业加速海外扩产切忌只是“走出去”,产业链企业出海的同时,将会迎来如当地文化、*治环境、排放法规、排放法规、交通物流、上下游配套、客户及市场以及海外市场竞争等多方面的考验,企业走出去也要融进去,整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融合文化和团队,推动全球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健康发展。
协鑫能科携手吉利,吹响新能源汽车换电的号角?随着新能源在碳中和的加持,一些传统的电力行业自然也会启动自我革命,力求突围。
比如朱共山掌舵的坐拥4家上市公司的协鑫集团旗下的协鑫能科,曾通过资产重组,曲折上市,华丽转身,近期在风电与换电等新领域动作频频,大有金蝉脱壳之势!
不同于其他新能源概念股那样风风光光的IPO敲锣打鼓,协鑫能科的上市之路曲折坎坷。
朱共山孵化的协鑫智慧能源项目始于9年,属于港股上市公司保利协鑫内部的资产,主营业务包括清洁能源投资、天然气发电、分布式能源、垃圾焚烧发电、风力发电、配电网项目的开发、建设。
年11月,协鑫集团就把智慧能源从保利协鑫中剥离出来,变更为上海其辰全资子公司,谋求上市,当时霞客环保是个不错的上市通道。
朱共山利用协鑫系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成为了霞客环保的大股东与实际控制人,为协鑫智慧能源借壳上市走出关键性的一步。
年初,协鑫能科的前身霞客环保,公告重大资产重组计划,拟以45亿元收购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实现后者借壳上市。当时由于借壳涉及境外资产回归A股,相关监管*策尚不明确,这一重组方案在年6月戛然而止。
年初,协鑫智慧能源筹划单独IPO,拟于发行4亿股,募集资金15亿元,但因种种原因,也未能如愿。
年10月,峰回路转,霞客环保公告称,当日与朱共山旗下的上海其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署了《霞客环保购买资产意向书》,拟以非公开发行股份、支付现金、资产置换或多种方式相结合等合法方式收购上海其辰持有的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80%股权。
左手换右手,到此,朱共山成功的把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塞进了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完成重大资产重组。
年6月26日,霞客环保发布公告,其证券名称由“霞客环保”变更为“协鑫能科”;英文简称由“XIAKE”变更为“GCLET”。
之所以经历如此曲折的上市,而非直接IPO,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协鑫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身的业绩能力承压,达不到IPO的标准,也迫于对募集资金的时效性要求,才走上借壳上市之路。
借壳上市当天的收盘价为5.92元,截止年7月8日的收盘价为9.9元,历史最高价为11.47元,单从股价走势来看,借壳上市后的协鑫能科虽然没有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小碎步稳步向前是其格调,因为它踩中了碳中和这个大方向。
上市后的协鑫能科快马加鞭的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这一赛道——风电。
随着风电技术的快速进步,风电发电成本逐渐降低,平价上网风电项目、风电大基地项目、风储一体化项目成为协鑫能科的战略版图。
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1日,协鑫能科控股的下属运营电厂总装机容量.04MW,除燃煤热电联产的2MW外,以天然气、风能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为占比超90%,累计完成发电量.7亿千瓦时,同比上年增长14.%,均创历史新高。
光有了足够的清洁电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在红利较高的场景发挥作用,攫取利润。
居民用电?工业用电?协鑫能科近期把战略对准了新能源汽车换电补能方向。
年7月7日,协鑫能科发布公告,公司与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拟依托各自的技术及资源优势,共同推进新能源商用汽车及配套充换电站的产品开发,在未来年实现台换电重卡的销售以及60座以上换电站的建设。
此举可以说是协鑫能科在挺进重卡换电领域的开局,也是由“发电领域”延伸到“用电领域”的重要探索。
其实,在年的5月20日,*策层面就对换电模式做出指引。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在特定领域加快推广换电模式,并强调要形成统一的换电标准。工信部和国家能源局还联合宣布,从年下半年开始,全面开展换电试点,将换电模式直接推上风口。
不久前,由工信部提出、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GB/T-《电动汽车换电安全要求》获批发布,首个汽车行业在换电领域的基础通用类国标将得以实施,换电模式无标准可依的紧迫问题得到解决。
自年以来,相关数据显示,换电商用车在工信部汽车新产品公告中的数量由同期0款骤增至款;比如上汽红岩、北汽福田、吉利商用车、徐工重卡等商用车企交付的电动重卡和签约量超过6辆,大部分是换电车型。
换电车型,为啥火了?
首先,车电分离可以极大降低购置和使用成本,在充电站端对一批电池进行集中充电与维护能提升电池寿命;
其次,换电模式解决了充电场地占用大、充电时间长的难题,三五分钟即可补能出行,提升了用户体验;
第三,商用车换电站相对容易铺设,建设成本较低、利用率较高;
第四,换电版电动汽车较油车在路权和经济性等运营方面更有优势。
换电站的筹建最核心的一个问题依然是电从哪里来?这显然是大部分车企的短板所在。
协鑫能科作为上游的“电资源的生产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拥有低电价成本的离线换电、电量集中采购、风光储一体化供电及车辆与换电站之间的精准匹配等优势,旗下的电厂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心城市,背靠大股东协鑫集团超过20GW清洁能源装机规模,具备较大的电供应能力,可以将换电业务与发电有机协同;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拥有20张售电牌照,年售电量超过亿千瓦时,配电项目累计投产容量MW,用户侧储能应用场景丰富,综合能源服务运营优势尽显。
可以说,与吉利的携手这才是个刚刚开的头,以后大概率的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换电模式中来,换电领域会成为协鑫能科下一个盈利的增长点。
为了能够守住这一块肥肉,协鑫能科已经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
先是在月携手中金资本,设立了国内首支以“碳中和”为主题的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不超过亿元,主要投向充换电网络、网约车出行平台、电池资产管理、移动能源产业链等上下游项目;
后在5月与*甘泉堡经开区完成合作框架协议,目标锁定该园区重卡日吞吐逾万辆的换电市场。
最近又在6月发布公告拟定增募资50亿元,用于建设个换电站,相关数据显示,截至年12月,国内换电站保有量总计座。按照既有的投建规模推算,协鑫能科的换电站项目建成后,将抢先占据市场较大份额。
年报显示,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总收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74%;实现归母净利润8.02亿元,同比增长44.80%,增幅连续年保持在44%以上的高速增长;综合毛利率为24.64%,同比提高.96%。
值得一提的是,据此前重组时的业绩承诺,协鑫能科年至年度实现的合并报表范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需不低于1.95亿元、.71亿元、5.81亿元和5.98亿元。之前两年业绩承诺完成率为10.1%和.50%,而年8.02亿元的净利润,完成率高达19%,连续年超额完成业绩承诺。
各方面的财务指标呈现健康走势以及业绩对*的实现,说明其在新能源布局上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初步尝到甜头,而这一点离不开背后的大靠山——协鑫集团。
协鑫集团由“民营电力大王”朱共山创立,是以新能源、清洁能源为主,相关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综合能源集团,主营业务包括电力、光伏、天然气、产业园、移动能源及电动产业生态等。年位居中国企业强第19位,连续多年在中国企业强排名中位居新能源行业第一。
目前,协鑫集团掌舵4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协鑫集成(.SZ)、保利协鑫能源(.HK)、协鑫新能源(.HK)及借壳上市的协鑫能科(00.SZ)。
这四家公司并非独立,而是相互借力,协同作战。协鑫集成主营业务是太阳能发电相关;保利协鑫能源的主营业务是太阳能光伏,拥有多家大型光伏电站;协鑫新能源的主营业务是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两大业务。
不难看出,这家兄弟公司都在发电上游领域,可以给协鑫能科输送足够的电资源,以满足下游新能源汽车的用电需求。
在新能源领域,一个集团下面有多个上市公司的布局还是罕见的,这种资源互补的优势很明显,另外在资本、资金层面也可以相互借力,这些都是协鑫能科的坚强后盾。
新能源汽车换电的号角已经吹响,协鑫能科能否迎来加速时刻?
近日,欧盟委员会对欧洲的多家头部车企开出了8.75亿欧元(约10.亿美元)的反垄断罚单,创造性地拓展了反垄断的边界。根据欧盟官方的表述,戴姆勒、宝马、大众集团因串通一氧化氮清洗领域的技术开发,违反了欧盟反垄断法。
对此,涉事各方均已承认参与了垄断团伙的举动,并且同意就这一案件进行和解。根据欧盟开出的罚单显示,大众集团将要为此支付5.02亿欧元罚金,而宝马则需要支付.7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涉事三方都承认了参与垄断团伙的举动,但是它们对这次调查表现出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大众宝马被罚,戴姆勒叛变脱身
在这个并不牢靠的联盟当中,大众集团表现得最为硬气,因此最强硬的它也被罚得最重。因为在大众集团看来,对排放技术谈判进行的处罚开创了一个值得怀疑的先例。为此,大众集团正在考虑是否对此采取法律行动。
要知道,这次对大众的处罚与此前“排放门”的百亿罚单不同。此前的“排放门”主要涉及到的是大众在汽车排放测试中明确使用了作弊软件,而此次还仅仅是停留在谈判层面而已。这种情况按照罗翔老师的说法就是“犯罪未遂”。
大众集团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它看来,由于联盟的谈判内容从来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本质上是胎死腹中了,因此也没有任何客户受到任何伤害,但是公司还是遭受到了高额罚款,这让它感觉到很不公平。
相较于敢于硬刚欧盟的大众集团,宝马则识时务得多了。它在5月份就已经同意了和解调查,所以欧盟对“知错就改”的宝马进行了从轻处理,将原本对宝马提出的14亿欧元处罚,降到了.7亿欧元。
值得一提的是,戴姆勒也是这个联盟中的一员,只不过这位汽车鼻祖表现得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它才是玩“坦白局”的顶尖高手。戴姆勒作为第一个将联盟事件告知欧盟的一方,欧盟直接来了一出“缴枪不杀”,免除了戴姆勒相应的罚款。这也是为什么它明明参与了德系巨头抵制排放的大计,却能够全身而退的根本原因。
话说到这里,小雷倒是突然想起了最近才突然兴起的一个“成语”——潘嘎之交。敢情“潘嘎之交”不只是我国直播间独有,德国车坛中“大宝戴排放三结义”的深厚情谊也是名不虚传啊。
说完车企,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让欧洲汽车巨头们畏之如虎的排放。看看欧洲的车企为什么会对排放问题产生这么大的抵触情绪。
抵制排放,德系老矣?
早在0年前,由于污染而导致的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了各国*府都在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