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铭记这一天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哈工
TUhjnbcbe - 2021/8/17 2:58:00

10月16日是个特别的日子

56年前的今天

位于中国*罗布泊的荒漠里

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

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

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消息传出,世界震惊

“东方巨响”产生的

不仅仅是火红的云团

更是举起的拳头

是中国人民用能力和志气攥成的拳头

这背后,是许许多多

为核事业而奉献一生的英雄们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

“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

“两弹一星”元勋朱光亚、

王淦昌、郭永怀等

还有无数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与牺牲

才有了新中国的一步步强大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那些

曾经战斗在戈壁滩上的哈工大人

共同追忆让人热血沸腾的历史时刻

中央决定发展我国核力量。

年11月

主管原子能工业的二机部正式成立。

根据国家发展尖端技术和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哈工大组建了工程物理系。工程物理系由3个专业组成:核物理、电物理、反应堆。

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原子弹。当时的哈工大积极为国家培养能够从事核研究和核试验的技术人才,先后向二机部和当时的国防科工委输送了大批人才。除了工程物理系57、58、59届毕业生外,哈工大的机械系、自动控制系和无线电系也有很多毕业生被分到了二机部九院、核试验基地和基地研究所等单位。

年10月16日

在首次核试验现场进行无线遥测工作的哈工大人有李建华、杨吉纯、田树元、王耀才。他们测到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烟云径迹分布图和放射性。参加有线遥测工作的姚文凯和参加核爆炸力学测量的赵亚民,也有力支持了首次核试验工作。

李建华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年6月

穿上*装仅仅4个月的我

第一次随着研究所大部队

走进罗布泊核试验场

十分荣幸地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

首次核试验时我是无线遥测组的一名成员

当时才23岁

年10月14日深夜

总指挥张爱萍上将宣布命令:

全场进入零时前48小时准备!

10月15日早晨

我们3个接收站工作人员

分乘3辆卡车出发

并在各个测量点安装调试好发射机

因为路远、测量点多

又要保证稳妥可靠万无一失

直到傍晚我们才回到驻地

这一夜

我们谁都没有睡踏实

16日早饭后

地区的大部分单位

开始向白云岗地区撤离

只有主控站里的控制组和我们无线遥测组

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做着爆炸前的准备工作

15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准时爆炸

我们站在卡车上仰望

那顶天立地的像巨龙一样的蘑菇云

激动得热泪盈眶

兴奋地欢呼:

我们成功啦!我们成功啦!

经过一周多的测量

我们获得了各个监测点当时的剂量

及剂量随时间衰减的曲线

圆满地完成了首次核试验的测量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

在核试验基地的《基地英模名录》上

7位哈工大校友榜上有名——

丁浩然,男,湖南省桃江县人,年9月生,中共*员,*人,研究员。年至年在哈工大读研究生,年至年在长春地质学院工作。年调入核试验基地工作,执行多次核试验任务,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他多年从事地下核试验的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负责组建了研究所地质水文研究室,是我国核试验地质工作的创业者之一。他首次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地下核试验物理地址效应”这一重大研究课题,为地下核试验的安全及利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撰写了多部有实用价值的地质报告,主编了《地下核试验场区地质志》,获得国家和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张子斌,男,黑龙江省伊春市人,年4月生,中共*员,专业技术少将,研究员。年毕业于哈工大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执行多次核试验任务,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各一次。他主要从事同位素质谱分析研究和应用工作,在分析方法、设备改造和仪器研制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在国内有创新的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6项。

陈振藩,男,广东省兴宁县人,年生,中共*员,专业技术大校,高级工程师。年毕业于哈工大精密仪器专业,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工作,历任技术总队研究室主任、试验工程技术部第一研究室主任等职。年之后,陈振藩主要负责地下核试验竖井的建井、吊装和回填等方面的工程技术研究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和困难大的情况下,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的技术难题,获得国家和委级科技进步奖共10余项。

刘晶儒,女,辽宁省沈阳市人,年1月生,中共*员,专业技术大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核试验基地副总工程师。年毕业于哈工大精密仪器系光学仪器专业,年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荣立三等功一次。年之前,刘晶儒主要从事核爆炸X射线诊断和浓密等离子体焦点装置等的研制工作,之后主持高功率准分子激光器研制、引进和应用工作,获得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得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多项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1项,荣获光华基金一等奖1项。

李庆山,男,黑龙江省泰来县人,年6月生,中共*员,专业技术大校,高级工程师。年毕业于哈工大机械制造系机床设计专业,毕业后在数学教研室任教两年,年调入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工作,荣立三等功一次。他长期从事核试验力学测试、机械工程设计等工作,先后完成了地下核试验防水密封设计、竖井附近测试车减震台的设计以及全填充隔离电缆水密封头的设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王道华,男,黑龙江省林口县人,年生,中共*员,专业技术大校,高级工程师,研究所第九研究室主任。年毕业于哈工大精密仪器系,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荣立三等功2次。他主要从事核爆炸反应区的图像诊断技术的研究及现场应用,在项目总体设计及关键设备研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系统结构设计思想,研制出第二代、第三代图像诊断系统,并在核试验现场应用成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得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

杨吉纯,男,黑龙江省阿城县人,年1月生,中共*员,专业技术大校,副研究员。年毕业于哈工大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即被分配到核试验基地研究所,执行核试验任务20多次,荣立三等功1次。他先后从事地面放射性沾染的Y射线剂量率的无限遥测、核爆炸烟云的火箭取样、核爆炸样品的Y放射性核素的放化诊断及“核料位计”技术开发等多项工作,先后研制出“和平”3号、“和平”4号、“和平”5号及“挺进”l号、“挺进”2号取样火箭,自主设计了TJ-1型超音速火箭取样器和09-10型超音速B机取样器,解了燃眉之急,主持开发了民用产品“核料位计”,广泛应用于西北地区的火力发电厂,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委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56年过去

昔日戈壁滩上的欢呼已随风而逝

但10月16日

这个沁入先辈们智慧和血汗的日子

却成为一座丰碑

永载史册,永放光芒

让我们铭记这一天

致敬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作出贡献的每一名闪光的哈工大人!

来源

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哈工大人》等策划

商艳凯责任编辑

张燚值班编辑

蒋欣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铭记这一天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哈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