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来编著《趣味明信片》
自序
乍看去,明信片不过是一张纸片。
当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进21世纪时,许多年轻人已经不大留意任何纸质邮件了。已经进入老年的我追逐着年轻人的轨迹,学电脑打字,学上网,可是,仍旧舍不掉明信片情结。
我也曾经年轻过。
儿时,最喜爱父亲收藏的明信片,那上面有山水古迹,有街肆风情。在所有的明信片中,我最难忘一张清朝明信片,那画面上有个彩色小人儿,我知道这个小人儿是谁——*三太!这是我在小人儿书里见过的武侠人物。后来,我才知道,这枚有*三太形象的明信片,融合了我从各个领域得到的不多的知识。就从那时起,我开始寻找明信片、画片。没想到,这一找,竞找了大半生。
20世纪50年代,苏联基辅有位学生寄来一枚明信片,上面贴着邮票,盖着邮戳。有趣的是,邮票图案和明信片图案一模一样。于是我也找来明信片与邮票图案一致的片,盖上邮戳回赠给他。后来才知道,我无意间涉猎了极限明信片收藏领域。我的邮友越来越多,明信片也越积越多。中国的名胜古迹明信片,日本的富上山明信片,苏联的名画明信片,捷克斯洛伐克、印度尼西亚的人文风情明信片……就从明信片这个小小的窗口看去,我不仅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认识了一些外国的文化背景。史无前例的岁月来了,百余枚明信片灰飞烟灭,富士山没了,*三太没了,集邮册没了。人是顽强的。他可以委曲求全,可以忍受欺凌,可以一无所有,然而却不肯欺骗自己。爱好是不能禁锢的,只要活着,就要呵护自己的爱好。在那个年代,尽管只能收集当时盛行的革命领袖明信片,革命圣地、革命样板戏、革命芭蕾舞、“大革命”时期出土文物明信片,但集邮册里又贴满了年轻人的信心。
十年后,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了,市场逐步开放了。对老明信片的收集不那么难了,我的藏品渐有起色。后来,我在《集邮研究》、《集邮》杂志做编辑期间,负责封片研究栏目。稿子看多了,视野扩展了,面对庞杂厚重的中外明信片,我开始思考明信片的历史与分类。机会来了。年,我先后参与了大部头的《中国集邮百科全书》和《中国集邮大辞典》编纂工作,主编邮*用品、封片简词条并参与撰写。
我在尘封百年的中外邮*历史中穿行,在卷帙浩繁的邮*资料中徜徉。没想到,我首先找到了自己。对明信片,我长期收集研究,多年撰写小文,然而,只有此时,在我持续地对中外明信片进行比较时,我才突然感受到了理性的升华。就在那一刻,我感觉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可以将淤积在心底的零散感受、观念甚至是异议,富于逻辑性地叙述给邮友们。
数年前,应《中国集邮报》之约,面对初集邮者写了几篇千余字的明信片小稿,出乎意料,受到欢迎。经几位集邮前辈与读者鼓励,遂成此书。本书可分为四大板块。第一个板块包括明信片概说、明信片诞生前后、明信片词源以及明信片的分类方法几部分。这一板块姑且作本书的开篇,为后叙作个铺垫。第二个板块阐述的是邮资明信片。邮资明信片是邮*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明信片中重要的一族。
笔者首先依邮资片的品种,以外国邮资片为主线,综述邮资片的品种特征、邮*用处、历史现状、平面设计、承印材质等知识,视野较为开放,其中某些图文对专题集邮可能有所用途。我国集邮者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