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甘南,红军长征否极泰来的一块宝地
TUhjnbcbe - 2021/9/8 18:39:00
白癜风会不会遗传 https://m-mip.39.net/pf/mipso_4362448.html

甘南,红*长征否极泰来的一块宝地

从毛主席称为“人生最黑暗的时刻”而来,到毛主席欣然写下《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离去,红*长征从黑暗危机的极点,走向胜利光明的开端,实现大转变、大逆袭,是从我们甘南开始的。

甘南是红*长征的“转运地”,一块否极泰来、风生水起的福地宝地。

主席一生最黑暗的时刻

年10月,主席在菊香书屋接受老朋友埃德加·斯诺专访。

访谈中,斯诺忽然问主席:“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主席从容答道:“那是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

主席说的最黑暗时刻,就发生在“草地分兵”,*中央和红一方面*即将进入甘南的前夜。

主席和斯诺在北京

年8月29日,主席、陈昌浩、徐向前率右路*走出草地,发起包座战役,歼灭胡宗南的伍诚仁师。中央一边敦促和等待朱德、张国焘带领左路*北上靠拢。一边派林彪、聂荣臻率红1*先期进入甘南迭部达拉河谷探路。

9月9日,右路*参谋长叶剑英,看到一份张国焘发来的密电,要求右路*南下,“彻底开展*内斗争”。

叶剑英迅速将电报拿给主席看。

主席和张闻天、博古立即赶到彭德怀的红3*驻地巴西,同在那里养病的周恩来、王稼祥召开中央*治局会议,史称巴西会议。会议认为:继续说服、等待张国焘率部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而且可能招致红*内部发生武装冲突的严重后果。会议决定:右路*原红一方面*的红1、3*和中央*委纵队一部先行北上,迅速离开巴西,脱离危险境地。

9月10日凌晨2点,中央率*委纵队和红3*向甘南进发。此时,他们与已在甘南迭部俄界的红1*还有2天的路程。

黑暗笼罩,火把照明,步履匆匆,*和红*面临分裂,孤*北上,围追堵截,前途未卜。主席当时的心情十分沉重,成为终身难忘的记忆。

*委纵队领导和红3*高级指挥员,就是以这样的心情在暗夜里向甘南进发的。

拨云见日的俄界会议

9月11日,经过2天的急行*,*委纵队和红3*先后到达甘肃甘南迭部达拉的村寨。*委纵队的中央领导在俄界村落脚(今迭部县达拉镇高吉村)。

为了解决张国焘阴谋分裂活动造成的危局。9月12日*中央在俄界村召开*治局紧急扩大会议。主席在会上作了《关于与四方面*领导者的争论及今后战略方针》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同意了彭德怀提出的关于缩小部队编制的提议,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陕甘支队;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王稼祥和林彪组成的5人团作为全*的最高领导;成立了编制委员会,以李德为主任负责部队的编制工作;再一次确定了红*继续北上的方针。

俄界会议结束时,主席强调说:“我们需要团结,比任何时候更加重要。”

会后,在俄界村小河边,红*召开了营以上干部会议,向干部说明了当时的战略方针和迅速行动的必要性,并向全*发出了为执行北上方针的告同志书。

随红一方面*北上的还有一部分原属于四方面*的干部战士。早在年6月,红一、四方面*会师后,因为红一方面*战损较多,红*总部将红四方面*的3个建制团共余人,补充给红一方面*。其中,红33*98师团,划入红一方面*红1*,编为红4团第2营,原团长张仁初改任红4团副团长兼2营营长。原3个营编为3个连。张仁初带领的2营一直担任前卫营任务。后来,负责腊子口战役的正面主攻任务。

俄界会议,排除了张国焘的错误干扰,再次坚定执行北上正确路线,统一了思想行动,重新整合了一支精坚力量,拨开了乌云,挽救了危局。

出了“虎岭谷”来到旺藏寺

9月13日,红1*开路,红3*殿后,依次沿达拉河谷北出,向白龙江河谷进发。

红*走的这一路,两岸都是茂密的原始森林,村庄稀少,人烟罕见,道路崎岖,栈道接续,伴有落石滑坡,大部队很难快速行进。

达拉,藏语是“虎岭”的意思。达拉河是由四川阿坝发源由南向北流,流入甘肃甘南,穿越达拉山岭汇入白龙江,在四川境内称包座河,甘肃境内称达拉河。

达拉河谷自古就是甘川交通的战略要道。达拉河与白龙江交汇的河口要地筑有城堡,是甘川门户(后扩建公路时拆毁,仅存城墙残段)。北魏时期在这里设甘松戍,封宕昌羌王梁氏为甘松侯,世代驻守。隋唐为叠州,设都督府守卫。元初,忽必烈欲灭大理国,破不了剑门关,向西绕行,取此道入川南下,并将大量羌氐、西番后裔带入云南。

红*出谷时,谷口城堡中的守敌早已闻风而逃,部队顺利穿城而过,转而沿白龙江东行。

13、14日间,部队陆续到达白龙江南岸的旺藏寺休整。一路风餐露宿的主席得已在一座狭小的藏式小楼休息。

此时,甘肃*阀鲁大昌已将旺藏寺到西固(舟曲县)的栈道和桥梁破坏,在西固、武都方向部署重兵,并且国民**王均率新3*增援部队即将赶到。沿白龙江东出陇南已不可行。

红*只能渡过白龙江,突破腊子口继续北上。

登上仙人桥跨过白龙江

白龙江是嘉陵江的上源,沿着大秦岭源头的迭山、岷山奔腾东流。

红*来到白龙江边的旺藏寺,算是真正从川西米以上的高原地带,下到了米以下的谷底,连续3个月在高原上行*打仗,造成的高寒缺氧、饥疲伤病等综合反应一下子被抛到九霄云外,战士们的体能得到迅速恢复,人人精神抖擞,个个身形矫健。

9月14日,林彪、聂荣臻电令:红1*所部寻找从花园、麻牙、让尕渡河向北的通道。并命令所属第2师(陈光师长、肖华*委、舒同*治部主任)4团(团长王开湘、*委杨成武)为先头部队,连夜向腊子口快速开进。

8、9月间,是甘南迭部的秋雨季,一路阴雨绵绵。红1*出发后,主席一行来到白龙江边,踏上一座藏式木桥,跨江北行,向腊子口大步而去。

这座长长的伸臂桥,桥面只有两尺宽的木椽搭接而成,下面是白浪翻滚、咆哮不息、水汽蒸腾的白龙江。远远望去,过桥人像是仙人指路、腾云而行,被人们称为仙人桥。

白龙江也是秦岭淮河零度等温线的西部延伸线,中国南北气候地理分界线。

红*跨过了白龙江,就算走完了南方的曲折征程,开始走向广阔的中国西北方。

崔谷仓得粮供给部失印

红*过江北行,进入桑巴地界,来到卓尼土司“下迭仓官”驻地。随后,红*遇到的几件怪事,和一个叫范长江的记者和一个叫杨积庆的藏族土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年7月,上海《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范长江(中共*员,参加南昌起义,后任上海《解放日报》社总编)以到西北考察为名,先期来到红*即将北上路过的地域。

8月11日,范长江来到哈达铺。1个月之后的9月20日,主席也到达哈达铺,并从《大公报》等报纸上,读到了刘志丹与徐海东在陕北活动的消息。

8月20日,范长江来到甘肃卓尼,拜访了卓尼19世土司杨积庆,两人作了深入交谈。随后,又前往临潭、夏河考察。范长江与红*若即若离,一路先行,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稿件,寄往上海《大公报》公开发表。

在红*到达包座前,国民*和甘肃*阀已经命令卓尼土司杨积庆组织藏兵堵截红*。可是,从俄界、旺藏到桑巴,红*路过迭部杨土司辖地除了遇到零星冷枪之外,并没有遭到大规模阻击。特别是红*经过崔谷仓,看到一座大粮仓却没有一个藏兵把守。

这是因为杨土司采纳了“让道自保”的策略,暗中修路放粮,好让红*快速通过辖地。因此,红*得到青稞20万斤,每个战士20多斤,真是雪中送碳,解了燃眉之急,红*战士们饱餐一顿,备足干粮,继续奔赴天险腊子口。

崔谷仓成为长征路上的加油站,成为甘南各族群众支援红*的历史见证。

红*在崔谷仓,给看仓人妻子写字据时丢失了一颗从中央苏区带来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人民委员”大印。

年红*长征前,林伯渠同志担任财*人民委员。长征中,林老担任红*总供给部部长,负责红*的后勤保障工作。红*总供给部每到一地,首要任务就是筹集和分配粮食,保障部队供应,用这颗财*人民委员印章签写借据。

年迭部县电尕乡卡告村藏族农民安告在翻修房屋时,发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人民委员大印。

现在,这颗“红*印”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陈列在迭部县文化馆供人们瞻仰。

攻破腊子口下活北上棋

腊子口是藏语“腊子库”的音译,语意是“山崖绝壁中间的河谷通道”。后来打下腊子口的红4**治部主任舒同评价:“腊子口的险要远胜于娄山关,悬崖绝壁、河流横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

驻守腊子口的是甘肃*阀鲁大昌的新编14师,下辖3个旅(7个步兵团),又1个骑兵团、1个机炮营,兵力1万5千人。

鲁大昌派第6团团长朱显容率5个营防守腊子口,并设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设在腊子口前面的桑巴卡郎山。第二道,设立在腊子口,依托天险修建数座碉堡为核心阵地。第三道,设在腊子口后面的朱力沟口,两条小河交汇处。

9月16日,红4团1营攻破敌人的第一道封锁线,下午14时,将残敌一路追到了腊子口。1营长季光顺随即率部与守敌首先接火,久攻不下。

腊子口打不开,我*就进退失据,陷入困局。即不能东出陇南、又不能西入青海、更不能南退四川,*治上、*事上面临空前压力。

主席一路焦急,冒着雨雪天气赶到距离腊子口不远的朵里寺,向林彪、聂荣臻等人部署了攻下腊子口的战斗任务,下定决心,必须攻破。

随后,陈光师长、肖华*委、舒同主任深入腊子口前沿阵地,与王开湘、杨成武一道观察地形,研究攻略。

针对沟口狭小不利部队展开,敌人碉堡没有顶盖,两侧山崖没有敌人防守的弱点,研究决定:由杨成武率2营正面强攻。王开湘率1营,由苗族战士带长钩绳索开路,引导战士们爬上绝壁,绕道右侧山崖,向山下敌人碉堡阵地投掷手榴弹,进行侧后攻击,两路合击一举拿下腊子口。

红4团2营6连开始持续进行正面佯攻,一直打到17日凌晨2点,掩护1营攀爬悬崖。

这时,林彪、聂荣臻、左权就站在相距沟口米远的树林里,敌人的子弹不时飞进树林,2师*治部组织科长刘发英中流弹后牺牲。

正当2营6连,从桥下、桥上、左侧坡壁,再次组织正面强攻时,腊子口背后的半山腰升起一颗白色信号弹和一颗红色信号弹,迂回部队开始进攻,红4团两路夹击攻克第二道封锁线。

驻守第三道防线的敌*,听到岷县援兵将至,继续负隅顽抗。没想到鲁大昌一心想固守老巢岷县,只派了几个人送来几箱炮弹,并没有援兵,顿时丧失了抵抗意志。

17日清晨6时,红*一发起攻击,防线一触即溃,残敌逃向岷县。

红*仅用了1天1夜的时间,连续突破敌人三道防线,彻底占领了天险腊子口,迅速打开了北上陕甘的通道。

翻越达拉山留下千古篇

关口一破,全盘皆活。

突破腊子口,不仅打破了国民**阻挡红*北上的企图,而且证明了中央和主席北上的*治*事路线伟大正确。

主席和战士们一样,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

9月17日,红*穿过腊子口,进入朱力沟,翻越达拉梁(岷山)即将离开甘南,去白龙镇(哈达铺)的路上,主席站在岷山顶上,西望昆仑、北眺大河、回顾来路、极目天下,看到千里岷山秋日里漫天飞舞的大雪,看到意气风发、蜿蜒行进的红*战士,主席触景生情、诗意萌发习惯性地开始酝酿吟诵诗句,写下了《七律·长征》和《念奴娇·昆仑》的初稿。

《七律·长征》

红*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短短十四个字,道出了主席在长征途中心境从焦急忧虑到胜利喜悦的转换。《七律·长征》是长征诗词的巅峰之作,它既是长征的史诗,也是崇高精神的赞歌。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念奴娇·昆仑》词语雄浑,气势磅礴。主席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借助昆仑山雄奇高大的形象,表达了改造旧世界,埋葬帝国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远大理想。

这一首诗、一曲词,和主席在长征中翻越“五岭”时写下的《十六字令·山》,娄山关战役和四渡赤水后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和后来即将到达陕北,翻越六盘山时写下的《清平乐·六盘山》,成为传唱长征精神的千古诗篇。

年6月,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冲破阻碍,到延安采访,主席亲笔抄写了《七律·长征》给斯诺,让西方和全世界了解中国共产*领导下的红*和伟大的长征。

主席和斯诺在延安手书《七律·长征》

红*过了甘南,进入了新的天地,中国革命开始翻开新的一页。

一年之后,红二、四方面*辗转来到甘南,在这里同样化解了危机,得到了支援、帮助和补充,并将甘南这块红*长征的宝地创建成了临时抗日根据地,为开启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南,红军长征否极泰来的一块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