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东部,广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的戈壁,是我国林草植被最稀少、生态环境最脆弱、生态产品最短缺的地区。广袤的“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83.7%的沙化土地、67.0%的水土流失区。年,作为改革开放伊始我国启动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集中力量,开始了一场计划长达73年的环境迎战。
如今,40多年过去,三北工程已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年的5.05%提高到13.57%。持续的生态建设在为中国北方筑起一座“绿色长城”的同时,也为调整当地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作出了积极贡献。
年全国“两会”隆重召开,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针对我国生态建设新蓝图新目标,聚焦我国改革开放伊始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联合与三北工程密切相关省份的省级*报同仁一起,共话这项生态工程给我国北方各地带来的城乡巨变,共同呈现这项造福亿万人民、注定载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史册的工程,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贡献和发展意义,共同畅谈各地方在三北防护林建设中的经验和成就。
△黑土绿音
惊蛰一过,草木萌动,万物生发。在京,是全民瞩目的“两会”时间;在黑龙江,中西部各市县正在为今年的农田林网筹备新绿。
此时,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林草局,工作人员边热议今年的*府工作报告有关生态建设话题,边制定着本县今年的造林苗木进场计划。
林甸,是黑龙江三北防护林建设六期工程实施县。自年我国启动改革开放伊始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后,黑龙江省作为全国粮食生产核心产区,是三北工程的东部起点、重点实施省份,在黑龙江广袤的黑土地上,三北工程建设涵盖全省13个市(地)的个县(市、区),建设区域总面积.18万公顷。
“林不足,土不牢;林不密,水不保;林不茂,粮不丰。”这是黑龙江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多年来得出的结论。40多年来,黑龙江依托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全力推进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田防护林建设,以巩固修复、提质增效为目标,围绕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持突出重点、规模治理,大力发展混交林和异龄复层林,不断提高农田防护林质量,筑起了近50万公顷的农田防护林网。如今,松嫩平原75%、三江平原60%的农田实现林网化,全省80%以上的农田得到了林带庇护,仅农田防护林对全省三大主栽作物小麦、大豆、玉米的平均增产效应就超过15%,护田增产年增产粮食23.8亿公斤,为推动全省粮食连续稳产增产贡献了责任担当和绿色力量。
造林守住“西北风口”百姓收获生态红利
此时,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县委县*府一班人,正在谋划着今年的防沙治沙方案。
近两年来,杜尔伯特,这个曾经的严重风沙干旱区,大庆油田的“西北风口”,通过防沙治沙,收获了十分可观的生态红利——
有明显沙化趋势土地减少92万亩,粮食平均亩产由5年前的斤提高到斤,最高单产斤;草原平均产草量由5年前的每亩80公斤提高到公斤,最高单产公斤;森林覆盖率、村屯绿化率分别达到13.6%、%,年空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天以上。
△大庆杜尔伯特西北风口防风固沙片林
这些数字和成绩,也令正在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张家文深有感触。
全国人大代表张家文
张家文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杜尔伯特人。由于多种因素,杜尔伯特生态环境在上世纪末期急剧恶化,一年四季风沙肆虐。多年来实施“三北”工程造林绿化,杜尔伯特完成“西北风口”治沙造林63.6万亩,筑起一道长89.8公里、宽5公里~25公里的绿色屏障。
如今的杜尔伯特草原大地,山清水秀、林茂草盛、土沃粮丰、湖兴鱼肥,“跑风地”“扫碱场”一去不返,“高产田”“绿色银行”“*花海”“蘑菇屯”梦想成真,百姓持续收获生态红利。“十三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较“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53.4%、32.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6%、42%。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的全国“两会”时,张家文代表就提交了《关于修改防沙治沙法的议案》,根据沙区治理实际提出建议,得到议案审查委员会的认可。此议案作为领衔代表议案,交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审议。
张家文代表说,抓生态建设就是抓经济发展,生态建设是县域经济转型和城市发展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是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的有力抓手。黑龙江就是要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前进的通道,推进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黑龙江西北风口杜尔伯特5万亩樟子松
科学开展国土绿化创新科技做大增量
今年的*府工作报告中,“科学开展国土绿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部分内容,使正在京参加全国*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全国*协常委赵雨森深有感触。
全国*协常委赵雨森
赵雨森说:“我的研究方向是造林学、林业生态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近些年做的很多工作都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有关。”赵雨森强调了林业科研技术创新应用,对三北工程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赵雨森说,近年来黑龙江积极开展了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城乡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这些都离不开林业科技创新应用所做出的努力。在黑龙江造林绿化工作中,突出体现出五个技术的创新应用:一是种业科技创新技术。黑龙江省培育了大批抗逆、速生、遗传稳定的林草种质。二是科学营造林技术。应用高效、环保、经济的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实施森林资源高效培育与质量精准提升工程。三是林草防灾减灾技术。应用林火预警与扑救技术、病虫鼠害防治技术、外来入侵生物防控技术等,有效保护三北工程区造林成果。四是生态系统治理修复技术。重点开展了林草生态保护与修复、沙地植被恢复、退化林修复、沙化土地综合治理等。五是数字林草技术。采用林草遥感智能监测、智慧林草大数据管理、数字林草感知和管护工作信息化等技术,构建全方位、多角度、高效运转、“天空地一体”的天然林智能管护网络,对三北工程区林草资源消长、土地沙化动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准确测定和评估。
作为林业专家,赵雨森建议,在三北工程建设中,继续强化科技和典型示范引领,科学推进重点区域植被恢复。充分利用乡土树种,营造多层次多林龄针阔混交林。有序实施退化林修复,升级存量、做大增量、拓展容量,推进森林抚育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推动三北工程高质量发展。
△防护林网
围田造林在龙江织密绿色防护网
“三北工程在黑龙江的重点,是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以‘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为主要目标,坚持突出重点、规模治理,充分发挥防护林防风固沙、增加空气湿度、提高土壤含水量、改善小气候和土壤状况等多重防护效能,有效促进农作物增产。”黑龙江省“三北”林业建设服务站副站长高振寰接受记者采访时,以黑龙江中西部几个县为例,展示了三北工程给龙江大粮仓带来的发展成效。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拜泉县,“三北”工程开工后,这个县走上了发展生态农业之路,大规模开展农防林、护路林、护村林的“三林”建设。全县划分为4个生态农业建设类型区,确定为32个小流域个生态小区,实施以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植树造林、治沟治坡为主旋律的生态农业发展战略。
如今,与20世纪70年代初相比,拜泉县坡耕地泥沙流失量减少89%,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51%,土壤径流减少77%;风速降低38%,连续22年未出现“风剥地”现象。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粮食总产连续18年突破10亿斤大关。近5年来,全县粮食总产连年达20亿斤以上,实现稳步增长。
△泰来县沙地治理后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泰来县,是全国30个精准治沙重点县之一,由于时常遭受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的侵袭,造成了耕地地力严重退化,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多年来,泰来县在失败中一次次探索半干旱地区、沙化土地上植树造林经验,利用针阔叶混交、乔灌草结合法、针刺式压力注水法、保水扦插法、封闭式管理等方法,探索出“半干旱沙区低密度造林模式”,取得一定经验和效果。据了解,近两年,泰来县以这种模式营造防风固沙林亩。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泰来县“三北”六期工程规划中,计划每年递增推广至亩。
△黑龙江农田防护林网
高振寰说,目前,黑龙江按照国家三北局要求开展退化林修复工作,针对松嫩平原农田防护林林带不整、缺苗断空,以及国有林场林缘带农林交错、人畜损坏的残破林相等问题,利用红松、樟子松等针叶树种以及柠条、沙棘等灌木经济树种,采取封山育林、林冠下更新造林、补植补造等修复方式,以发展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和生态经济林为目标,对退化防护林进行修复。截至年,共完成退化林修复建设任务42.11万亩,有效提升了防护林整体林分质量、防护效能和经济效益。
原标题:《两会丨黑龙江:为大粮仓撑起绿色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