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而创业,不仅孕育着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也为更多青年打开了一扇实现自我的大门。
本期,我们采访到了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李武松博士,这也是威海建市以来首位中国青年创业奖获得者。
任何事,做到极致就是艺术。
李武松就在做这样一件“艺术品”,在这个北京大学高分子科学博士眼中,它配得上完美一词。
CHNO
它是第8代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拥有官能团个,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结构呈现为高度几何对称性的树枝状球形。
这种树枝状高分子材料,打破欧美垄断,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树枝状聚合物生产能力,威海因此建成了亚洲第一条也是目前唯一一条树枝状聚合物生产线,推出吨级树枝状高分子产品。
李武松,也被称为国内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产业化“第一人”。
他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化学反应定律”:不断进阶的人生,就像一场聚合反应。漫长时间,适宜条件,有效催化,配得上更多优秀属性的“官能团”,进而成为更好的自己。
“武松打虎”
愿你此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年,李武松出生在江西省一个小村庄里,他的父母都是农民,靠种地为生。
小学语文老师给他起了一个名,叫武松,希望他的一生能够像武松一样,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有了大名的李武松,在平静悠长的时光里,茁壮成长。他像很多农村的普通孩子一样,勤劳,懂事。
李武松种过地,插过秧,跟着父母给秧田抽水、打药、施肥、割稻子、挑担,一个小孩能够担负的劳动,他都干过。
一到开学,李武松就扛着10斤或20斤的大米,拖着麻袋去学校换饭票。正是长身体时,他体谅父母的不易,带些家里腌的咸菜,一碗白饭就给糊弄过去了,有时候改善生活,打一份大白菜,也没什么油水。
甚至,到县城读初中,连参加运动会的校服,都是找别人借的。
那时的生活,很苦。
他又与很多孩子不同,聪明刻苦,升学靠保送。
读书后的李武松成绩一贯非常好,尤其在数理化方面,从初中开始,他就辗转各个“竞赛小组”,参加国内的各种竞赛。
李武松的父母,既看不懂孩子的作业本,也从来不知何为升学焦虑,他们的儿子,一路被保送到当地重点高中,江西省高安一中,就读最好的实验班。
闪亮的成绩也是刻苦换来的,一到冬天,李武松的手上就长满冻疮,到处开口子流血。夜里寒气逼人,教室灯熄了,黑漆漆一片,他就点上蜡烛,用肿得像胡萝卜的手指头翻书写字,直到大爷拿着铁链过来锁门才肯走。
年,李武松参加高考,成绩是分,距离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仅4分之差,让他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心中留下些许遗憾。
再后来,李武松积极参加很多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机缘巧合又被保送到北京大学硕博连读,也算圆梦了。
那时的他,很亮眼。
做科研,
只是发论文,可能意义不是很大
年开始,在北大深造的李武松找到了人生的一个重要方向,他师从中国最早研究树枝状高分子领域的领*人物——贾欣茹教授,她在树枝状高分子的合成、修饰与功能化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
有机化学的魅力和吸引力在于,完成一套高分子化学反应,需要几个小时、几天、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最终合成一个漂亮的分子。它可能藏着新的秘密,它让研究者既是艺术家又是创造者。
李武松入了迷,一头扎进实验室,有些实验做起来就没有办法停,从白天熬到夜里四五点,一直不能睡觉。就像自己当年求学一般,很多个孜孜不倦钻研求索的夜,他内心笃定,眼神明亮。
别人7点起床上课,他踩着破自行车,向着人群的反方向回宿舍睡觉,李武松觉得,自己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他付出了最大的耐心和努力,也等来了最终的恒定。
李武松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尤其在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纳米材料领域,他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开始在知名期刊上发表著作,他在心中暗暗自喜。
然而导师贾欣茹的一句话,却将他的努力“归零”。
“做科研,如果只是发发论文,可能意义并不是很大。”
这句话,让李武松看到了自己的局限和狭隘。
年,博士毕业的李武松加入了研发实力强大的国际公司——世界强美国陶氏化学,立志把科技直接转化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尽管在强外企担任技术经理,但是美国人不会让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李武松一直是个“边缘人”。
10多年前,国内的树枝状高分子领域,严重依赖进口,价格高得吓人,一克一万多元。
美国人能做出来的,中国人也可以,李武松骨子里的犟劲上来了。
他要做中国人自己的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把定价权拿到中国人的手里。
当年的北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与李武松同专业的三十多个人,只有他一个人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初遇威海,
最美是你,最多感触也是你
年,李武松第一次来到威海,罗门哈斯在威海有一家合资公司,派他到这里做技术经理。
李武松记得很清楚,那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这个城市的空气都是香的。
这里治愈了困扰他多年的过敏症,也坚定了自己在这安家的决心。
年,李武松在这里结婚,成了山东女婿。一年后,在他三十而立的年纪,他下海创业,做起了科技企业。
李武松将公司取名晨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创业第一天起,他就决定要做一个科技创新型企业,一直朝气蓬勃,重视创新的源泉。
但他没想到的是,创业这么辛苦,求学时从没感受到的挫折感,一下子全都来了。
李武松带着团队边学边干,白天搞研发,夜里学营销、学管理。有时候忙起来,24小时连轴转都很正常,就算睡,也就在办公室里随便凑合一下。
在生意场上,就算北大高材生,也不免被骗。一些人把垃圾设备卖给他,货发过来根本不能用。
难熬的时候,李武松干脆什么都不想,没日没夜做实验,只有沉浸在化学的世界里,才能感受到纯净和宁静。
后来产品稳定了,也终于打开销路。公司的第一单,他记得清清楚楚,通过阿里巴巴B2B网站卖出去的,就几万块钱,但对李武松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李武松靠着做实验级别的产品,给高校供货,攒下了“第一桶金”,他的客户名单里有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连国外的高校,美国贝勒医学院、澳大利亚科学院、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也都用李武松的产品。
日子好过了,但是他却并不打算“消停”。
抵押房子,
攻克产业化难题,打破欧美垄断
李武松心里有个“梗”。
在外企公司,美国人的技术优越感,让他自尊心受挫。
他决定攻克树枝状高分子聚合物产业化壁垒,在这个领域,当时中国没有一家产业化的公司,整个行业被欧美企业死死把控。
当时放眼望去,没有可以参考的经验,全部靠自己摸索。单单做实验室和厂房,投入都是百万千万级别,资金链一度断裂。
一分钱也能难倒英雄汉。
李武松把房子抵押了,贷款了近两百万元。家里人心惊肉跳,他却要咬着牙坚持做下去。
同时,研发也很不顺利,产量从克到吨,横亘在团队眼前的,不止是简单计量单位上的差别,而是一道肉眼难见的技术鸿沟——随着产量放大,树枝状高分子材料在提纯技术、确保批次质量稳定性等方面的困难也被数倍放大。
从10升的反应釜实验,再到升,再到一吨,花了一年多时间,李武松的团队做了上百次实验,全都失败了。
因为太难,辛辛苦苦栽培的技术人才走了,整个团队,支离破碎。
就当撑不下去的时候,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否极泰来。
做树枝状高分子工业化生产线,前期可能会比较缓慢,但是到了转折点,就是快速爆发的阶段。
实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同时,资金问题也有了解决。
在各部门的协调下,李武松与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知名化工企业——威海金泓集团有限公司牵手,金泓集团是国内特种化学材料领域的龙头企业,其丙烯酸酯类、氯化聚乙烯和聚苯砜产品在国内销售额均名列前茅。
年,晨源分子公司建成了亚洲第一条树枝状聚合物生产线,打破了之前这一领域产品由欧美企业为主导的国际市场格局。
原本从国外进口1克材料,得上万元。如今只需要一半价格,就能从晨源分子买到,大大降低了成本。从国外进口材料需要一个多月才能收到货,晨源分子不到一个星期就可以交货。
这是一个数百亿的市场。
树枝状聚合物的产业化打破了欧美的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使中国拥有了自己的树枝状聚合物生产能力,在国际市场有了定价权和话语权。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中国不需要看别人脸色
这些年积累的成就并没有令李武松停下脚步,他利用特种高分子的交联结构,在填补国内空白、打破欧美垄断的研究路上越走越远。
年,李武松又成立了第二家公司,专攻特种高分子产业链下游,研发特种防护材料。
当时我国的高端防护涂料市场,还是一片空白,长期依赖进口,杜邦、巴斯夫、PPG等外资企业,占据了中国80%的市场份额。
经过艰苦的攻关,李武松团队所研发的高端防护涂料,在产品性能上已经能够基本匹配欧美进口产品,同时价格更具竞争力。
李武松曾经送给小女儿一件礼物,用自己研发的防护涂料包裹的一枚鸡蛋,女儿很喜欢,说爸爸像打不破的鸡蛋一样坚强。
目前,李武松研发的20余种树枝状高分子产品,逐渐成功应用至生物医疗、塑料橡胶、复合材料、水处理、改性环氧树脂、3D打印等领域。
其中,树枝状高分子聚酰胺胺已经研究到第8代,由0代的4个官能团,发展到如今的个,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尤其在癌症靶向药的载体应用上表现突出。
李武松的成绩也被更多人看到。
◎年8月,李武松联合本领域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成立了国际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应用创新中心
年,晨源分子公司主要承办的第十届国际树枝状大分子峰会在威海市成功举办,吸引了诺贝尔奖提名获得者、国内外院士等多位专家参会,并牵头成立全球树枝状及超支化聚合物应用创新中心。
威海市产业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李武松被聘为威海“会议大使”并发表演讲。在会上,面对着多名世界强企业、行业领*企业负责人,他讲起了他与他的“完美分子”的故事。
“我能,中国能。”李武松说出了心声。
今年,李武松40岁,在经历了10年的挫折与成长后,他终于到达了这个年纪。
他说自己钦佩任正非,在民族企业家的家国情怀中,看到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正在崛起。
四十不惑的李武松,理智又清醒,明白了责任,懂得了自己。(Hi威海客户端记者王璐瑶/文刘彬/图部分图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