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辨证?西方哲学讲辩证,然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所以是辨证。辩与辨不同。辩,为言,为识神思辨、口舌争辩;辨,为心,为元神感应、内明,思索形而上与形而下事物转换的极点、关键。本章重点在于理解极,理解和把握住事物变化的极点。
其*闷闷其民淳淳,
其*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
其无正,
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
方而不割,
廉而不刿,
直而不肆,
光而不耀。
闷:沉闷而不做声。
淳:淳朴。
察:明察秋毫,很严苛。
缺:机诈。
倚:倚靠。
伏:暗藏。
极:拐点。
正:正道、准数。
奇:奇诡。
善:善良。
妖:妖孽。
迷:迷惑。
割:割伤。
利:刺伤。
肆:放肆。
耀:耀眼。
*治宽厚,人民自然淳朴。
*治严苛,人民反生狡黠。
灾祸啊,幸福却跟它形影不离。
幸福啊,灾祸就伏藏在它中间。
谁能说清楚这种变化的拐点?
祸福的这种变化啊没有定准,
堂正的,反过来却变成奇诡,
善良的,反过来却变成妖孽,
人们的迷惑已有很长时间了!
所以圣人会做到:
方正而不割伤人,
锐利而不刺伤人,
直率而不要放肆,
光明而不要耀眼。
其*闷闷其民淳淳:*治宽厚,人民自然淳朴。
闷闷:形容为*少说话少干预,少发号施令,对应:悠兮其贵言,不言之教,希言自然等。好比在修之于家的阶段,其实就是少讲道理,多用心交流,无形之中沟通。淳淳,两个淳叠加,那就是相当的淳朴。
其*察察其民缺缺:*治严苛,人民就生狡黠。
察察:形容严苛,啥都知道,明察秋毫。这就好像有个严厉的大家长,下面个个都不爽,生出各种反抗的心。好比家庭要有一种无形的祥和,家长不要那么严肃、苛刻,家庭气氛不要那么紧张。从修之于家、修之于乡的角度出发,就自然容易理解老子修之于天下的理想。
老子是柱下吏、守藏吏,以上两句是他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治现象作出的简洁归纳。
祸兮福之所倚:灾祸啊,幸福却跟它形影不离。
福兮祸之所伏:幸福啊,灾祸就伏藏在它中间。
这两句与前面两句有啥逻辑联系呢?意思是,宽厚看上去不好,好像是人民会利用你的宽厚,结果,人民反而淳朴;苛刻,好像是能堵住漏洞,其实百姓变得更加狡黠。所以,看上去是不好,结果却很好;看上去很好,结果却埋下了祸根。祸福相依,这就抽象出来了,不再局限于说具体的事情。前面“闷闷察察”两句还是具体的现象,到了祸福相倚两句,就是高度抽象,不再具体说事,这样就普适了。老子立言,始终在不断升华、赋予更多的内涵。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倚与伏能不能互换?会不会背错?这两个字,内涵不一样。福,这里面可能埋伏、伏藏、隐藏着一种祸;祸,福就在身边,看你如何对待这个祸。祸,类比:*之、损之。
生活之中经常会遇到挫折,如果能从中反思自己的能力不足、思维死角、内心漏洞,从而提升能力、弥补漏洞、完善技能,这就是从挫折之中得到好处了;顺利的时候要慎终如始,谨慎对待,则无败事。这就是老子祸福相倚给我们的启迪,是非常实用的教导。
孰知其极?其无正:谁能说清楚这种变化的拐点?祸福的这种变化啊没有定准!
极,在自然界为顶点。如地球上的南极北极,越过南极北极就到了地球的另外一侧;又如山顶,上山过了山顶,就下山了。极,也引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拐点。如: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生命到了壮年就到了顶点,开始走向衰老,走下坡路了。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喜极而泣等等,在这些成语之中,极,也是相同的意思。
正复为奇:堂正的,反过来却变成奇诡。
本来堂堂正正的人或事,有时候却会变成奇诡的人或事。正,有正道之意;奇,有斜路之意。
善复为妖:善良的,反过来却变成妖孽。
本来很善良的人或事,有时候却会变成邪恶的人或事。
以上两句生活经验常见,如:好话多了人也烦,施恩多了也成害;如升米恩斗米仇等等。历史上也有曾经的正面人物到了后期变成一个反面教材,如王莽、汪精卫等。
人之迷其日固久:人们的迷惑已有很长时间了。
所以,普通人迷惑于这种奇正、善妖的变化,不知原因何在,但不包括圣人在内。圣人明烛万里,超迈古今,反观到变化的关键在于极点,把握住极点即可。
是以圣人:所以圣人会做到:
所以圣人就有种明智,说话做事不温不火,做到:
方而不割:方正而不割伤人。
为人方正,但是却不会过分到割伤人。方正表示有原则、有底线。
廉而不刿:锐利而不刺伤人。
言辞锐利,但是却不会过分到刺伤人。锐利是为了直指事物的本质、核心。但是表达以合理的方式,就不会割伤、刺伤别人。
直而不肆:直率而不显放肆。
直率是为了提高效率,但是圣人心态很低,氣自然柔和而不僵硬,所以不觉得放肆而能接受。
光而不耀:光明而不会耀眼。
圣人虽然有智慧,有内在的光明,但是,圣人会注意到,不过分展现,不咄咄逼人,不给人以压力,很有亲和力,很容易接受。
圣人用这四句来把握住不走向反面,可以说这是圣人自我提醒、修养、心法,且与前面的“祸福、奇正、善妖、极”等相呼应。
本章立言虽然简洁,但也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现象、抽象、发挥、结论。这是老子《道德经》的独特文法。
《阴符经》:恩生于害,害生于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