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为什么说矛盾论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法
TUhjnbcbe - 2024/6/4 19:26:00

智慧人生是我们几乎每一个人的毕生追求。智慧虽然不能保证我们的人生万事顺遂,却是我们遭遇困境时披荆斩棘的利器。电影《教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怎么样才算是智慧?抛开晦涩繁琐的哲学概念不谈,笔者也认同智慧就是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古人说大道至简,看似纷繁复杂的诸事万物背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往往是最简洁的自然法则。

那么问题又来了,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的这些困惑,前贤先哲们都进行过深入而精辟的思考和论述。所以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绝非妄语,阅读那些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伟人著作是获取智慧的捷径。

毛主席在《矛盾论》中教导我们说,所谓的本质集中体现在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无论情况多么复杂,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一个认识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理解领悟了主席的矛盾观,就相当于获得了将复杂问题化繁为简的密码。

换言之,《矛盾论》是用来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法则,完全可以用实例去吃透矛盾论。

认识矛盾:万事万物都是矛盾的复合体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矛盾论》成书于年夏天。当时全面抗战的硝烟开始燃遍中华大地,我们的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大考验。

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毛主席依然抽出宝贵时间写了这么一篇哲学名著,其目的就是为了为了克服和纠正党内存在的严重的教条主义错误。

主席的《矛盾论》开宗明义地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一语中的地指明了矛盾在自然界和人类历史发展中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整个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大厦的哲学根基就是矛盾学说和实践理论。《矛盾论》的精髓在于教会人们如何用矛盾的观点观察世界和发现问题,然后再运用《实践论》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

《矛盾论》指出,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通俗地讲就是,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我们解决一切复杂问题的思想理论前提。

准确的概念界定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笔者在本文中无意对矛盾概念进行哲学元理论层面的辨析。但必须指明的是,哲学话语中的矛盾根本区别于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社会矛盾”、“逻辑矛盾”等负面词汇。

关于矛盾的含义,伟人一针见血地指明,事物的矛盾法则就是对立统一的法则,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简单来讲,不同就是对立,差异就是矛盾,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日有升有落,月有盈有缺,人有得意又失意,这就是对立。但同时日月盈昃,春华秋实周而复始,人生也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就是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相互依赖、互为前提。一旦一方消失,另一方就不再是自己本身。

地主和佃户是一对矛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一对矛盾。然而没有地主,其实也就没有佃户的概念,没有资产阶级作为参照也就不会有无产阶级的说法。

从认识世界的角度看,万事万物的存在都需要一个客观前提,有前提条件就是要有对比,这个相对的对比关系就是矛盾。

例如一杯水能够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的前提就是要有合适的温度和大气压。温度过高变成水蒸气,温度过低凝结成冰。这里所讲的温度高低就是一组对立统一的矛盾观念。

其次,人对客观世界的任何认识也都是通过头脑中存在的相对观念获得的。没有短,也就不存在长的概念;没有高,人们就不知道什么是低;没有白,就不会有人知道什么是黑;没有坏的衬托,人们就无法理解什么是好。

从改造世界的层面分析,人们所有的行为和实践活动都依赖于大脑的指挥。而大脑对事物的判断也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理论认识,这一认识过程同样充满着矛盾运动。

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饭问题为例。我们用筷子夹一盘青椒炒鸡蛋中的鸡蛋,为什么夹中的是鸡蛋而不是青椒?那是因为青椒是青色的而鸡蛋是黄色的。不仅如此,他们的形状、气味等方面的差异都是矛盾。

大脑对盘子里的这些矛盾综合体进行对分析比对,我们才能准确地判断哪个是鸡蛋哪个是青椒。

总体来讲,为什么说《矛盾论》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法则?这是因为万事万物无一例外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抽象的矛盾在现实中就具体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复杂问题的复杂之处并不在于问题的本身,而在于其所包含的矛盾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须弥纳芥子,芥子藏须弥,大千世界的复杂与否都是相对而言,因时因地而异的。因此,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首先要保持正确心态:事物都是万千矛盾集结的复合体,原本复杂;但是再复杂的事物都是由最简单的矛盾关系交织而成,都能破解。矛盾客观存在,不可回避,更不必畏惧。

分析矛盾:厘清主次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对于复杂问题的研究,认识矛盾是第一位,分析矛盾的主次是第二位的。所谓分析,其实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一分为二,统筹兼顾的辩证方法。伟人强调,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特别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何为主要矛盾?中国古人常说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挟天子以令诸侯”等都是主要矛盾理论的通俗论述。革命导师列宁也曾提出“政治事态好比一条错综复杂的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这也就是说,抓住了主要矛盾就能盘活全局,纲举而目张,执本而末从。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把矛盾学说正确应用于中国国情的分析,牢牢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中国人民同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而社会性质又直接决定了中国的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在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我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革命纲领和政策:抗战时期建立最广泛的爱国统一反对日本侵略,优先解决民族矛盾;解放战争时期联合一切进步力量打击国民党反动派,解决阶级矛盾。

既然任何复杂事物的发展,往往不止一对矛盾,而是同时面临着多对甚至无数的矛盾。如何厘清这些矛盾关系?毛主席也说过,如何才能分析好事物的矛盾?没有什么技巧,最基础的是大量的调查和实践。

因为辩证法的思维就是要人们全面的看问题,杜绝主观片面。人们常说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是这个意思。

建国后,毛泽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主要矛盾学说,把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归结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哲学基础。

然而由于各种复杂的历史因素,毛主席在对社会矛盾分析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战略误判,背离了实事求是原则,使得许多正确的矛盾分析成果没能得到坚持和贯彻,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遭遇了重大曲折。

这就从侧面启示我们,必须要全面准确对运用主要矛盾学说,对社会主要矛盾、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作出正确判断,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政策决策和发展战略,否则就会在实践上栽跟头。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包括身体、事业、情感在内的多重矛盾。以笔者为代表的博士生群体为例,论文难发、毕业无望,身体疲惫、发际线升高,情感受挫、经常与女友(或男友)吵架。这些令人焦头烂额的问题纠缠在一起,构成几乎所有博士生普遍面临的“复杂问题。”

那么如何在这些问题中抓住主要矛盾?如果身体的困乏源于论文写作和发表的焦虑,和女友(或男友)的争执也是因为学习受挫,前途渺茫。

那么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暂时克服身体的不适,通过沟通取得女友(或男友)的谅解,集中精力完成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其它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

另一种情况是虽说学生当以学位为重,如果论文写作的困境和感情的不顺都源于身体的不适,那么此时身体的健康状况就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修养身体,恢复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处理其它问题。

当然,我们对主要矛盾的强调绝不意味着忽视甚至否定次要矛盾。一分为二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维模式。主要矛盾固然重要,但如果次要矛盾处理不当,主次矛盾就可能发生逆转,影响事物的健康发展。

伟人强调,“革命斗争中的某些时候困难是主要矛盾,在相反的情形之下顺利是主要矛盾。如果是革命党人犯了错误的话但顺利也能转化为困难。”在民主革命时期,战争是主要矛盾,其他工作包括经济建设,都是环绕着它展开的。但是毛泽东并不因为革命战争是主要矛盾就忽视了经济工作。

他认为,“革命战争的激烈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经济基础不稳就会严重影响革命战争的大局。”再以教育问题为例,应试教育体制下课堂知识是评价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是主要矛盾,但教育绝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育。

中国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一直有一个怪现象:教材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经”,凡教材以外的书籍都是“课外书”甚至“闲书”。

一个学生学习教材是走正道,阅读其他书就是“不务正业”。但教材知识从何而来?难道不是从人类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汲取而来的么?学习课堂之外的知识,难道不是“鱼儿回归大海”般酣畅淋漓吗?

如果过度追求课堂学习而忽视其它生活技能和兴趣的培养,离开校园之后就难免遭受生活的拷打。世间凡事,知易行难。正确辨析事物的矛盾规律,分清主次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门技能,需要的是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在挫折困难中磨砺出来的坚忍不拔之志。

而且矛盾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没有永远强大的敌人,也没有永远弱小的自己。只要坚持不懈,任何困难的解决都会水到渠成。

解决矛盾: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在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复杂问题的处理绝不能空谈矛盾规律,而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一般的矛盾规律是从具体实践和经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但是如果将之绝对化和普世化就会终结真理,因为真理总是具体的。伟人在《矛盾论》中教导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这为我们解决复杂问题指明了方向,要求我们根据事情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切忌不加对比,一概而论。

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这组观念范畴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普遍适用的矛盾运动规律。但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生产关系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就会在矛盾运动中发挥决定作用,中国改革开放的逻辑大致如此。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般论述中,资本家和工人是一对天然对立的矛盾体。社会主义革命的主体一定是工人阶级,革命对象是资产阶级。

伟人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和矛盾分析后提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占据多数,数量不多的工人阶级又大多来自破产农民,所以工农联盟才应该是中国革命的主体力量。

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历史因素和自身特性,不仅暂时不能作为革命对象,反而可以成为反帝反封建的同盟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影响,忽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是我们处理很多复杂问题时受挫的重要因素。

例如同样出于减肥的目的,A依靠少吃主食,多吃蔬菜水果的方法,两个月下来就瘦了20斤,整个人也变的纤瘦有气质。B模仿A的节食方法,一个月后确实瘦了。但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开始萎靡不振,两个月后体重不降反升。

C查了相关的资料,看了许多减肥成功的案例,又借鉴了A的食谱,再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适度调整菜单。坚持两个月下来成功瘦身,且身心健康。

面对减肥的困难,A和C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分析自身情况的特殊性。B的做法就是主席强烈批判过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往往事倍而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最后我们还必须指明的是,从矛盾论的视角看事情不分大小,问题无论难易。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简单法则都是实事求是地认识矛盾,分析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地解决矛盾。

但矛盾分析绝非灵丹妙药,它只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认识复杂问题的清晰视角。任何复杂问题的解决最终都需要脚踏实地付诸实践,这也是亘古不变的经典法则。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说矛盾论是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法